人工智能时代,企业如何应对岗位流失风险?

新知榜官方账号

2023-08-16 01:27:27

人工智能带来的岗位流失风险

经过大量讨论,社会对“人工智能带来工作岗位流失”的问题已逐渐形成共识。在过去的几百年中,我们在宏观层面上从未见过有新技术如此迅猛地导致事业。因此,从长远来看,AI不太可能导致大量人口失业,尤其是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都在下降的情况下。然而,由于公司采用ChatGPT和其他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速度非常快,我们可能会在短期内看到大量的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如果将AI技术研发与二十世纪初电力兴起比较,我们发现工厂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将蒸汽驱动的中央传动轴转变为单一机器的电动马达。对于当时的企业主来说,要想利用新出现电力技术的优势,就必须重新布局产业。然而,上世纪的布局调整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给了经济足够的适应时间。在电力和蒸汽两项新技术的交替之初,只有新建的工厂才会使用电力发动机,因此并未出现大量工作岗位的流失。此外,电力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从蒸汽工厂下岗的工人可以转移到电力行业。更大的财富量级创造了全新的行业来吸引人力,而这也提高了工人对生活的预期。

二十世纪中期,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类似的事情发生了。虽然该技术的发展速度比电气化快,但仍给了经济足够的缓冲时间,进而避免了大规模失业的出现。AI的不同之处在于,现在各大企业在日常运营中应用AI技术的速度过于迅猛,以至于在收益到来之前,就先迎来一波失业潮。短期内,白领员工受到的影响可能最为明显。

事实上,评论家们认为,社会将迎来一场由英伟达(Nvidia)等先进芯片制造商赋能的“AI淘金热”,而不是泡沫。高盛(GoldmanSachs)最近预测,欧美企业将利用该技术替代当前企业运营中四分之一的人力劳动,尤其是那些此前认为自己可以凭借专业知识免受失业困扰的劳动者。

应对策略

要想减轻这种风险,我们有两种可能的选择。第一种是政府介入,要么减缓人工智能的商业应用速度(可能性很小),要么提供特殊福利计划,支持并再培训失业人员。然而,还有另一种经常被忽视的可行方案,这种方案不会因政府干预引发意外后果。

一些公司正在迅速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到公司原有的系统中,这样做并非简单地追求任务自动化,而是为了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对企业流程的全面重置,管理者可以激发全新的价值创造潜能。如果许多公司都这样做,那么从社会整体来看,我们将创造出足够多的新岗位,避免陷入短期的岗位流失困局之中。

但他们会这么做吗?即使最“佛系”的企业,往往也能做好控制工作,但创新就是另一回事了。过去,我们无需担心这一问题,因为有足够的时间让一些主动创新的企业来逐渐改变行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不断创新,社会可以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以弥补行业中部分岗位的缓慢流失,让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但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适应人工智能带来的行业结构转变。因此,如果不想依赖政府的干预政策,现在市场上的大部分企业就要加快创新速度,使整个经济体岗位流失和新岗位出现的速度相匹配。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迅速走入商业和社会体系之中,但这也为企业加快创新速度创造了机会。如果有足够多的企业能自发主动创新,那么我们也就不必担心AI造成的失业问题。

当然,企业不会也不应该为解决宏观经济层面的问题而进军AI领域。但幸运的是,他们有足够的商业动机使用AI。如果能把握住AI浪潮、创造出全新机遇,企业将更有机会实现长期发展。

企业如何应对

为了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岗位流失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以下两种策略:

政府介入

政府可以减缓人工智能的商业应用速度,或提供特殊福利计划,支持并再培训失业人员。

自主创新

企业可以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到公司原有的系统中,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并激发全新的价值创造潜能。通过对企业流程的全面重置,管理者可以创造出足够多的新岗位,避免陷入短期的岗位流失困局之中。

不管是哪种策略,企业都需要加快创新速度,使整个经济体岗位流失和新岗位出现的速度相匹配。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大规模失业的出现。

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经逐渐形成共识,但对于岗位流失的风险,企业应该如何应对?本文从历史上类似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应对策略入手,提出了两种可行方案。其一是政府介入,减缓人工智能的商业应用速度或提供特殊福利计划,支持并再培训失业人员。其二是企业自主创新,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到公司原有的系统中,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并激发全新的价值创造潜能。只有通过创新,才能避免大规模失业的出现。

本页网址:https://www.xinzhibang.net/article_detail-9886.html

寻求报道,请 点击这里 微信扫码咨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岗位流失 企业应对

分享至微信: 微信扫码阅读

相关工具

相关文章

相关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