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可能成为你的老板,但AI很难是一个好老板

新知榜官方账号

2023-07-23 01:24:54

在人类对于AI的想象和担忧中,第一个就是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但现实告诉我们,机器人不仅可能成为你的同事,甚至可以成为你的“老板”。至少在亚马逊的例子里,我们看到了机器人已经有权在极少或者根本没有人为监督的情况下,雇佣、评估和解雇数百万人,承担起一个“老板”的工作。但AI很难是一个好老板。

诺曼丁和里拉的遭遇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亚马逊最终取消了算法解雇员工的权力。没有算法是完美的,而被算法解雇的员工即使被误解也很难申诉。相比于向人类上司争取自己应得的权益,跟机器抗争会给员工带来一种更深重的无力感。试想一下,当你一次次申诉后收到的都是机器的自动回复,还会选择继续吗?

研究证实,绝大部分人都不喜欢被AI监控,甚至是被评价,即便算法只用数据说话,摒弃了人情世故,看上去会比人更客观。从员工个人的角度看,这是一种价值取向,很难解释其背后的原因,但我们不要忘记,在大体上客观的算法背后仍是可能存在偏见的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自己的价值观植入算法,然后在一次次重复中强化。

所以我判断,至少在未来5-10年内,基本不会有大型企业让AI完全接手管理工作。无论被放在中层管理者还是C级管理者(CEO、CFO、CIO等)的位置上,AI强大的数据收集、分析和决策能力不代表它能具有领导力。管理者和员工之间不是单向的命令和执行关系,人们会从日常互动中获取信息、表达态度或者给出指引,这是目前AI做不到的部分。

AI通常被认为是没有感情的机器,也就无法提供情绪价值。不过,AI会是一个好助理。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让它能给出比最优秀的管理者更理性和全面的决策建议。ChatGPT让全世界都看到了AI的潜力。当AI成为一股潮流,顺流而动会是绝大多数企业的选择。同样的,在未来10年内,企业如果还没有把AI融入管理流程,极有可能错失关键机会,进而被淘汰。在AI的配合下,企业可以把人力从枯燥烦琐的流程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多应用于高附加值、需要创造力的工作。

当企业让员工真正理解了AI的作用和价值,也可以消除AI给他们带来的危机感,我们在工作场景中接触到的AI更多应用于一些相对客观的内容范畴,例如数据收集和整理,预测股市、房价走向等。而涉及道德因素的工作内容则是AI的“红线区域”,例如政策制定。谁都不喜欢被算法“牵着鼻子走”,现有的研究中也基本看不到AI介入这一范畴。这种领域区分恰好契合了员工对AI的复杂感情,他们深知AI的能力,同时又无法忽略AI带来的压力和威胁。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AI在大数据的支持下能做出比管理者更正确的判断,这是我们正面对的现实。但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工作场景中AI的应用还将沿袭这条红线。因为企业在使用AI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风险,这种顾虑会大大减慢AI渗透的速度。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外界对AI犯错的容忍度远远小于人类自己犯错。如果人在100次尝试中犯了一次错误,这是正常现象;但如果AI在100次尝试中“竟然”出了错,那证明AI能力不足,难当大任。

人们对AI的期待是绝对精确,不容半点差池。美国的卡车司机行业是最早实现自动化的行业之一。在固定路径上行驶时,AI司机比人类司机的事故率要小得多,但因为几年前在亚利桑那州发生的一起事故,整个行业都暂停了自动化运营。当涉及道德维度和自身利益时,人们并不是用同一个标准判断自身和AI的表现,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AI跨不过红线,更不要说进入有决策权的管理层了。

前面我们提到的都是AI算法,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机器人带来的改变会更甚于算法。当然,我们很难完全把机器人和AI区分开来,也没有必要。一般人很少会去深究他面对的是一个预编程的机器人,还是AI驱动的机器人,抑或只是AI智能算法,更重要的是它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承担起曾经只有人类能完成的工作。在工厂里、工地上,机器人已经接手了很多人类不喜欢做的蓝领工作,也创造了一批新的就业岗位,例如工程师。AI算法和机器人更直观的差别在于技术的体现形式。AI智能算法是企业的大脑,看得见摸得着的机器人则可以成为一个聪明又任劳任怨的工人。人们从心理上更愿意接受机器人能自动拼装汽车零件,而不是自动驾驶。究其根本,人类在创造AI的同时也不断在心里加固自己和AI的壁垒。无论如何,人类始终要做AI的“老板”。

本页网址:https://www.xinzhibang.net/article_detail-8531.html

寻求报道,请 点击这里 微信扫码咨询

关键词

AI 机器人 老板

分享至微信: 微信扫码阅读

相关工具

相关文章

相关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