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榜官方账号
2023-11-11 08:59:18
相声演员说英文相声“还以为他真能说英文相声!”北京上班族王路(化名)看到某知名相声演员的表演视频被AI翻译成英文后“十分上头”。更令她感到震撼的是,这些AI合成视频声线拟真、语气自然,甚至口型都能做到“天衣无缝”。多名视频创作者透露,这项技术来自某款AI视频翻译平台。用户只需提交满足要求的初始视频,支付一定订阅费用,即可实现十余种语言的“一键翻译”,呈现自然的克隆声音和真实的说话风格。人物在不同语言间“丝滑”切换,毫不“违和”,究竟是如何实现的?
“其实是将相对成熟的各项技术综合了起来。”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燕楠表示,视频制作需要的文字翻译、语音克隆、视频生成等模块,均可由AI轻松完成。例如人物图像,大模型可直接生成目标人物脸部和嘴部的运动序列,让神情、口型趋于逼真。
“尝鲜”AI有风险不仅是专业的内容生产者,从“AI歌手”,到可以生成数字分身的小程序,技术门槛的降低,让越来越多普通人也可以轻松使用AI技术。那么,如果想“尝鲜”使用AI视频翻译技术,哪些风险值得注意?多位律师表示,从法律层面来说,制作并发布AI翻译视频,可能侵害被模仿者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表演者权等。
“依据民法典规定,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因此AI视频翻译可能涉嫌侵犯肖像权。”广东环球经纬律师事务所律师邓鑫说,由于相声、歌曲等源视频均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范畴,若未经授权使用,还涉嫌著作权侵权。此外,对声音进行修改和替换,或提取被模仿者的敏感信息,也有相应法律风险。
法律人士同时指出,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翻译,未将翻译后的生成物公开传播的,一般可以认为是个人的合理使用。培育向上向善技术环境事实上,此前单一维度的AI“换脸”“拟声”已带来一定风险,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我国已经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多项办法,对人工智能相关技术规范、义务主体与责任作出规定,强调技术开发、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多位受访对象建议综合施策。专家提示,应强化对视频制作源头约束、建立平台审核机制,同时加强深度伪造检测技术研发,通过提取表征等技术方式识别真伪,防止AI滥用。
一些视频发布平台也在积极行动。如上线标识功能,要求创作者发布包含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时,应声明“该视频使用人工智能合成技术”,避免误导观众。业内人士认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会有更多有创造力的AI应用案例涌现,社会也应营造向上向善的应用环境,让AI技术真正带来美好。
相关工具
相关文章
相关快讯
推荐
GPT-5没你想的那么好,附实测体验~
2025-08-11 11:07
一站式搞定AI绘图+视频,AI短片效率飙升的秘密在这儿!
2025-08-08 09:26
打工人新神器!10款国产AI,让你告别996!
2025-08-08 09:24
豆包视觉推理深度体验,AI也能“边看边想”了!
2025-08-08 09:19
300美元的AI男友来了!马斯克的情感生意从女友做到男友
2025-08-01 17:56
Agent智能体:2025年企业新员工,月薪仅需一度电?
2025-07-30 17:49
国产GLM-4.5把AI价格打到地板价,实测强到离谱!
2025-07-30 09:08
用AI批量生成治愈系漫画,月入2000+
2025-07-29 09:59
千亿市场规模背后,AI短剧商业化迎来爆发期?
2025-07-17 09:19
15个作品涨粉26万!AI历史账号又出王炸案例!
2025-07-09 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