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榜官方账号
2023-11-03 12:08:36
人工智能、共享经济、新零售……都在这一年集中爆发,科技巨头、初创公司以及传统企业都蜂拥而上,纷纷从不同维度布局相关产业链。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在阿尔法狗战胜柯洁、百度无人驾驶汽车开上北京五环后,AI技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2017年产业规模将达到152.1亿元,而截至2017年6月30日,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共计592家,融资金额达635亿元,仅次于美国。但是,在AI火爆的同时,关于“人工智能泡沫”的讨论也一直在持续。AI要进行下一步发展,应用场景落地是关键。不解决用户实际需求的新技术都是泡沫国内人工智能,是从2015年开始蓬勃发展的。但鲜有人知的是,早在62年前,人工智能这一概念就已经诞生了。1956年,在达特茅斯会议上,计算机专家约翰·麦卡锡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一词。在随后的十年间,人工智能在数学和自然语言领域被广泛应用,用以解决代数、几何和英语问题。基于这样的大好形势,当时的很多研究者认为,在接下来的二十年内,机器将能完成人能做到的一切工作。然而事与愿违,进入70年代后,由于许多技术局限在理论范围中,人工智能并未如研究者们想象的那样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于是,人工智能从此进入了极长一段时间的沉寂。直到上世纪末,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工智能才获得了新生。事实上,人工智能在当时得不到大众的关注,除了计算机性能不足和数据缺失导致研究停滞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人们看不到人工智能对他们生活的影响。反观今天,不管是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还是智能驾驶和智能机器人,都落实到了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越来越多人关注AI领域,这也成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动力。与人工智能命运相似的还有位置服务(LBS)领域。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就已经颁布“911”服务规范(Basic911),这是位置服务的前身。但由于只应用在紧急求助上这个技术一直没有得到关注。直到2009年,Foursquare上线后,这种技术才引起人们注意。随后广泛应用在人们熟悉的美团外卖、团购、滴滴、陌陌等上面。在互联网的整个大环境中,从始至终都有一个定律:谁满足用户需求,谁就能获得市场。由此可见,不管是AI,还是LBS,亦或是其他新技术,只有与具体应用相结合,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才能获得发展。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年终报告,2018年,仍有七成的投资机构表示会把AI作为重点投资领域。而腾讯研究院与IT桔子联合发布的《2017年中美人工智能创投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也显示,国内智能机器人与无人机相关技术,语义分析、语音识别、聊天机器人等自然语言系列的技术,人脸识别、视频/监控、自动驾驶、图像识别等计算机视觉系列的技术都是接下来的创投热点。从国外来看,谷歌、苹果、亚马逊等巨头在AI领域的布局已久。谷歌在去年的年度大会上,一口气公布了10个AI产品。以GoogleLens为例,这是一个植入到GoogleAssistant和GooglePhotos当中的功能,用户将镜头对准条形码或者任何一个街边店铺的牌子,Google就会展示产品或这家店的具体信息,甚至连接到店内的无线网络。而亚马逊利用人工智能对库存进行分类及分配。在食品杂货订购方面,亚马逊运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来识别水果的成熟度和新鲜度,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在国内,BATJ等互联网巨头也相继在AI领域发力。百度李彦宏把无人驾驶汽车开上了北京五环,在某种程度上,是无人驾驶在国内的一次重大突破。用李彦宏的话来说,未来酒驾将不复存在,在车里“吃着火锅、喝着酒唱着歌”的日子或许不再遥远。与百度不同,腾讯的AI布局则是从社交、内容、游戏、医疗、零售、金融、安防、翻译这八大场景入手。马化腾在2017年度员工大会特别提到以腾讯翻译君为代表智能翻译系统。作为一个社交起家的企业,腾讯在对人与人交流方面的嗅觉比其他企业更加灵敏。近年来,随着境外游的火热,越来越多国人走出国门。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最新数据,中国游客占全球出境游客总消费额的比例超过五分之一,而排名第二的美国游客消费额仅相当于中国游客的一半。境外的沟通,对许多人来说是个难题,小到交流不畅,大到遇到危险无法寻求帮助,因此,解决跨语言交流问题,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腾讯翻译君以AI内核驱动,采用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技术,能从语料库中自主学习自动翻译,并将整个句子视作翻译的基本单元,从而使译文贴合各个国家的语言习惯。官方数据显示,腾讯翻译君上线仅一年时间日均翻译请求量已突破3亿次。此外,其语音翻译、拍照翻译、文本翻译、跟读评分、权威词典等功能,能够满足用户在生活、旅游、工作、学习等多场景下的翻译需求。AI市场的繁荣,让所有看到方向的人都想分一杯羹,这也导致许多创业项目言必“人工智能”。然而,任何不与实践应用结合的技术,都将成为泡沫。在这个层面上,巨头们由于自身的技术基础和有大量的资源,在AI方面的布局则更有实际意义。这也是GoogleLens、腾讯翻译君在上线后迅速成为后起之秀的原因。
随着AI技术的优化升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利用AI技术促进消费升级,是未来的大势所趋。但是,目前影响AI大规模落地的主要原因,在于数据的质量和数量必须达到一定要求,而许多初创公司不具备这个条件;此外,应用领域是否存在针对问题的清晰定义,也是能否利用AI来解决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针对各自的特色进一步分化AI应用布局,将成为各大企业的下一步棋。
相关工具
相关文章
相关快讯
推荐
一站式搞定AI绘图+视频,AI短片效率飙升的秘密在这儿!
2025-08-08 09:26
打工人新神器!10款国产AI,让你告别996!
2025-08-08 09:24
豆包视觉推理深度体验,AI也能“边看边想”了!
2025-08-08 09:19
300美元的AI男友来了!马斯克的情感生意从女友做到男友
2025-08-01 17:56
Agent智能体:2025年企业新员工,月薪仅需一度电?
2025-07-30 17:49
国产GLM-4.5把AI价格打到地板价,实测强到离谱!
2025-07-30 09:08
用AI批量生成治愈系漫画,月入2000+
2025-07-29 09:59
千亿市场规模背后,AI短剧商业化迎来爆发期?
2025-07-17 09:19
15个作品涨粉26万!AI历史账号又出王炸案例!
2025-07-09 09:37
亲测真香!这6个AI工具让工作效率翻倍,同事追着问链接
2025-06-17 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