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级软件产品:定义、收入模式、产品分类和发展趋势

新知榜官方账号

2023-10-02 09:41:09

什么是企业级软件产品?

企业级软件产品是面向各类组织机构的业务类、管理类以及支撑类软件应用。与面向个人的各类工具不同,企业级软件产品通常面向组织内部人员使用,但随着数字化发展,产品使用范围也逐渐延伸到外部合作机构以及公众用户。例如:医院采购的互联网医院。

业界还有电信级产品的说法,这类产品强调7×24不间断运行。目前同企业级产品的界限已经模糊了。

收入模式

传统企业级软件产品厂商的收入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交易型和年金型。

  • 交易型:来自甲方单位的单一来源采购以及各种招投标,金额从几万到几亿。还有一种比较特殊采购:接口费,支付方不是甲方,而是另外的厂家。
  • 年金型:进一步分为SaaS订阅、维保以及人员驻点等,可以提供稳健的收入基础;各组织机构内部信息化部门,如银行的科技部,互联网公司的研发中心,属于内部成本中心。

产品分类

企业级软件产品的交付物为企业信息系统(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EIS)。不同行业里也有不同说法,电信行业里俗称BOSS,分为B域、M域和O域。制造业里叫ERP、MES等等。

福布斯在2012年将软件产品分为记录系统(System of Record,SoR)、交互系统(参与系统,System of Engagement,SoE)。2014年IBM的GTO在此基础上提出洞察系统(System of Insight,SoI)。

更广义的企业级软件产品还包括了各类支撑软件,如下图所示,分左中右三个部分。左边是应用所运行的计算资源(操作系统、虚机和容器),右边是配套的运维工具。中间部分自底而上是存储(集中块存储、网络文件存储和对象存储)、数据库(包括非关系型)、各类中间件(应用服务器、消息队列等),之上才是各类EIS。其中,EIS应用的内部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前后端开发,前后端有各自的应用开发框架与类库(ADF),以及构建于二者之上的低代码平台(LCAP)。

发展趋势

双模IT(Bimodal IT)是Gartner在2014年提出的概念,强调了企业级软件产品应该分为稳态模式和敏态模式两种,分别面向关键业务和全新业务。这种双模发展对于ISV以及组织内部信息化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拥抱开源是企业级软件产品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开源技术和开源应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也逐渐成熟。例如,互联网行业一开始就全栈替换,而传统企业应用领域则是在商业的操作系统、中间件上引入开源的企业应用。开源治理也是组织创新的重要基础,需要建立开源治理框架和组织分工,明确专职/兼职人员,定期不定期开展专项工作。

低代码平台

低代码平台可为不同部门带来收益,其中最大的还是缩短交付周期。部分传统企业,在面向公众领域的应用,也逐步采用基于开源技术的商业产品。例如:中信银行信用卡核心系统迁移到中兴的GoldenDB(MySQL二开),交通银行信用卡核心系统迁移到阿里的OceanBase。而宇宙行的核心系统也在向华为GaussDB迁移。今年AI浪潮爆发,大厂们纷纷开源大模型,这些模型若自己开发,以当前A100/H100卡的价格以及各类数据集准备,训练成本难以负担。

双模IT

双模IT是Gartner在2014年提出的概念,强调企业级软件产品应该分为稳态模式和敏态模式两种,分别面向关键业务和全新业务。稳态模式强调可靠性,敏态模式强调敏捷性。双模发展对于ISV以及组织内部信息化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开源技术

采用开源技术,替代商业/闭源软件是企业降低成本的重要选项。在传统企业应用领域,早期阶段,是在商业的操作系统、中间件上引入开源的企业应用。而互联网行业则一开始就全栈替换。现在,开源世界内涌现了不少优秀的项目可供选择,如中间件、运维平台和工具等等。开源技术选型需要从应用场景出发,综合考虑需求满足度、成熟度、社区活跃度、学习曲线、运维成本以及扩展能力等方面。

开源治理

开源治理是组织创新的重要基础,需要建立开源治理框架和组织分工,明确专职/兼职人员,定期不定期开展专项工作。技术选型中很多坑需要注意,例如不能过分迷恋github的star数,谨慎评估网上第三方的测评报告以及性能测评更要谨慎。价值管理需要以终为始,围绕采购成本、风险规避以及研发效能开展相关工作。

本页网址:https://www.xinzhibang.net/article_detail-14878.html

寻求报道,请 点击这里 微信扫码咨询

相关工具

相关文章

相关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