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在国内市场上的真实情况

新知榜官方账号

2023-09-28 02:18:37

随着聊天机器人ChatGPT火爆全球,国内也涌现了一批名字中包含“ChatGPT”的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产品。这些产品的服务方式大多是先免费试用,一旦免费次数用尽就开始收取费用。以“ChatGPT在线”为例,它为用户提供4次免费对话额度,之后继续使用需充值,充值额度分别为9.99元/20次(三个月有效)、99.99元/1300次(半年有效)、199.99元/3000次(一年有效)、999.99元/无限次(一年内有效)。而另一款类似的服务“GPT深蓝”也显示有199元月度会员、399元季度会员、999元年度会员的ChatVIP充值机制,页面甚至还有“加入代理赚钱”的选项。

这些账号中,有不少注册时间都是在ChatGPT“出圈”的今年。在微信上搜索,可以发现一系列与ChatGPT“沾亲带故”的产品。不过,在发稿前,澎湃科技再次在微信中搜索,名字里带有“ChatGPT”的公众号已几乎没有,一些公众号已改名。最新搜索显示,名字里出现ChatGPT的公众号已几乎没有。一个公众号这两天频频改名。

目前,ChatGPT的开发者、人工智能研究机构OpenAI并没有在中国大陆提供有关ChatGPT的服务,也没有相应的公司运营。在微信上,“ChatGPT在线”的自我介绍是“ChatGPT中文版,高级智能AI聊天、AI写作工具”。运营商为上海熵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最新信息显示,“ChatGPT在线”已经更名为“AI对话|智能写作问答”,但依旧可以看到在公众号提供相关服务,公众号的头像也删除了ChatGPT的官方图标。不过,从该公众号上添加的客服名称依旧是“ChatGPT在线客服”。该客服称,因为竞争被恶意投诉,公众号被迫改名。

OpenAI想要维权也有一定难度。根据中国商标网的检索结果,目前并未看到OpenAI或其关联主体向中国国家商标局提交商标注册申请,反而是不少仿冒或冒用其名义的主体在进行商标抢注。这也就意味着,虽然目前国内出现了大量的仿冒或冒用ChatGPT、OpenAI名义进行宣传的情况,但在获得核准注册之前,OpenAI很难获得全面的商标法保护。

除了使用ChatGPT的名称、商标外,一些公众号、小程序还会声称自己将ChatGPT的服务通过技术手段“转接”至国内,以方便用户使用并收取费用。对此,有网络安全从业者表示,国内目前的“ChatGPT服务提供方”只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取得ChatGPT官方接口,再提供给国内用户的“二倒手”,另一种则是完全的“山寨”,使用的AI对话模型质量不及ChatGPT,自然无法给出高质量的回答。

对于仿冒或冒用ChatGPT、OpenAI名义开展经营活动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律师储江表示,这种商业模式法律问题重重:仿冒或冒用ChatGPT、OpenAI名义开展经营活动,可能构成《商标法》、《反不正竞争法》下的一系列侵权行为;以之牟利造成消费者损失的,可能产生《商标法》、《反不正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下的民事或行政责任,情节严重并造成重大损失的,还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如果提供这种跨境经营服务存在私自搭建国际信道的情形,还有可能违反《网络安全法》、《刑法》的相关规定,承担行政责任或构成刑事犯罪。

本页网址:https://www.xinzhibang.net/article_detail-14059.html

寻求报道,请 点击这里 微信扫码咨询

关键词

ChatGPT 微信公众号 市场 商标 AI对话模型

分享至微信: 微信扫码阅读

相关工具

相关文章

相关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