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作诗:超越人类还是生搬硬套?

新知榜官方账号

2023-08-03 16:18:29

背景

AI作诗已经不是新鲜事。早在1959年,德国就出现了全世界第一首由机器人创作的诗歌。在国内,类似的诗词辅助创作软件或俗称的写诗机器人也有不少,以清华大学开发的作诗机器人“九歌”为例,从2017年诞生以来,累计为用户创作超过400万首诗词。

AI和人“同台竞技”并不公平诗歌与文学被视为有关灵魂的叙事,由人类创造出的人工智能,却在以一种超乎想象的方式进入文学领域。频繁登场的作诗机器人,被放在诗人的角度重新审视,诗歌与创作引起新一轮的讨论、比较。

AI作诗的优势和不足

AI的强项还在于海量的知识库储存,“九歌”系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录入从唐朝到清朝数千名诗人的30多万首诗,这是正常人无法达到的学习和记诵能力。格律工整、用词古雅,的确让AI打败一大批普通人。但AI对古诗词的“生搬硬套”在内行人眼中仍难以遁形。诗词不像棋谱可通过计算破解。

AI作诗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有句无篇”。上海诗词学会理事邓婉莹发现,AI作诗有较大的破绽。看了几首AI的诗作,上海诗词学会理事黄福海不禁想起一种饭店的装饰墙纸,上面汇集了不同的古人书法,联成似乎有意义的诗句,目的是让不懂书法的住客误以为是一幅古人作品,附庸风雅,但仔细看,就会发现它们的字体并不协调。

专家观点

如果AI也能写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样具有时空穿透力的句子,我才认为它真的是诗人。”刘鲁宁说。胡晓明曾表示,“如果根据大数据及其变量,同时根据它的自行参悟,从逻辑上说,在风格变化上,不难超过人类。”

本页网址:https://www.xinzhibang.net/article_detail-9160.html

寻求报道,请 点击这里 微信扫码咨询

关键词

AI作诗 人工智能 古诗词

分享至微信: 微信扫码阅读

相关工具

相关文章

相关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