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翻译AI同传:机器同传的进展与挑战

新知榜官方账号

2023-07-17 17:12:52

百度翻译AI同传:机器同传的进展与挑战

自然语言处理前沿论坛上,百度人工智能技术委员会主席何中军博士带来了“机器同传:进展与展望”的主题演讲,并现场使用了“百度翻译AI同传”这一语音到语音的全新同传产品。

全新百度翻译AI同传小程序仅需扫码即可使用,同传直播页支持边听边看,体验更实时、流畅。采用云端接入方式,无需传统的同传设备,降低会议成本。此外,会后同传记录还可以一键同步网盘,方便随时查看。

机器同传成为人工智能领域前沿研究方向之一。随着语音和机器翻译技术的进步,机器同传取得了较大进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1. 挑战一:语音识别错误。由于演讲者的口音、语速以及会场的噪声影响,语音识别通常会存在一定的错误率,这错误会在翻译中进一步放大。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两方面下功夫,一是高质量的语音识别系统,二是具有容错能力、高鲁棒性的翻译模型。
  2. 挑战二:质量与时延的平衡。同传最具魅力的地方在于其低时延,但高质量翻译和低时延之间存在天然矛盾。要想获得高质量的翻译,需要等待演讲者更多的信息,时延就会变长。目前,几乎所有的“实时”翻译系统仍然使用传统的全句(即,非同时的)翻译方法,造成至少一个句子的延迟,使得译文与说话者不同步。
  3. 挑战三:翻译的连贯性和一致性。目前,几乎所有的翻译系统都是以句子为单位进行翻译的,句子与句子之间连贯性较差。同传的主要场景是对演讲者的内容,进行实时翻译,需要保证翻译前后内容的连贯和一致。
  4. 挑战四:训练数据不足。在语音领域,有数十万小时的训练数据;在机器翻译领域,有数十亿句对的训练数据。然而,面向真实场景的同传数据,只有几十到几百个小时,远远不足以训练高质量的同传系统。
  5. 挑战五:评价指标的挑战。在文本翻译任务中,一般根据翻译句子的流利度(语序)和忠实度(完整翻译)对结果进行评价。同传不同于笔译,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构思、推敲,同声传译要求译员在极有限的时间内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重组,使目的语听众了解原语发言人的讲话内容。因此,会采用“顺句驱动”“合理简约”等方法。传统的评价文本翻译的指标不适用于评价同传的结果。

“未来,机器同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在模型方面,研究高鲁棒、低时延的同传模型;在数据方面,建设大规模面向真实场景的同传数据;在评价方面,建立面向同传的评价体系和标准。”何中军表示。

“有一天,当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世界各国友人聚会的时候,你会发现,无论哪个国家的人在台上讲话,与会者都能从耳机里听到自己国家的语言……”这是54年前,刘涌泉、高祖舜、刘倬合著的《机器翻译浅说》里对未来的机器翻译发展和应用的畅想和展望。而今天,随着技术的进步,畅想正在逐步走向现实。百度翻译AI同传解决方案的提出,提供了一种更方便、成本更低的服务选择,而未来,随时随地自由沟通的梦想也将离我们越来越近。

本页网址:https://www.xinzhibang.net/article_detail-8092.html

寻求报道,请 点击这里 微信扫码咨询

关键词

百度翻译AI同传 机器同传 语音识别

分享至微信: 微信扫码阅读

相关工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