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科技对文化做了什么?

新知榜官方账号

2023-07-13 08:39:00

科技对文化的深远影响

2023年,ChatGPT在AIGC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它以复杂而精细的语言模型,打破了人工智能和人类创作的界限。苹果公司在6月推出的VisionPro也让人们看到“元宇宙”相关的AR/VR技术的新的天花板。与此同时,这类新技术在文化行业也引起争议,有人将其视作“创作者”的末日,也有人对其“一笑而过”。

在刚刚结束的第34届金曲奖颁奖礼,拿下最佳华语专辑的歌手熊仔在台上大谈AI对作词带来的影响,主持人韦礼安让数字人代替“准歌王歌后”们互相放狠话,引发全场捧腹。今天的AIGC、元宇宙、Web3等行业,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无疑已对文艺创作产生深远影响;而从消费侧,线上文艺娱乐体验也因此愈加丰富,比如更为真实的元宇宙演唱会、元宇宙艺术馆等。上面提到的各项新技术,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多重武器”,正向着文化的边界发起轰击,重塑着文化产业上中下游的格局。

利用科技开拓新的创作领域

元宇宙对创作者和文化公司而言,更像是一片未开发的土地,艺术家可以在这里尽情挥洒创意,创作出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作品。元宇宙结合AR/VR等场景模拟现实空间,创作者可以直接和观众交流,也让他们参与到你的创作中。瑞典传奇天团ABBA去年举办的虚拟演唱会“ABBAVoyage”让四位平均年龄已75岁的爷爷奶奶们“集体回春”。他们通过虚拟技术进行人物外观的精细刻画:闪亮的衣服和“头发丝”级别的精致建模,让观众难辨虚实,也收获了超越成传统线下演出的高口碑和高票房。艺术家吕顺、导演宁浩和演员韩庚合作进行了一场名为《未知的边界》的线上线下展,他们通过数字艺术手段再创,尝试元宇宙平行展览这一创新形式,演绎艺术“未知的边界”,获得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利用科技提高创作效率

现在的创作者已经开始借助各类新的创作工具,快速获得灵感与方向,并不断提高的创作效率。正如蒸汽机推动了工业生产方式的重大转变,AI、元宇宙、Web3等新技术多重叠加,形成巨浪,掀起了文化行业的变革。AIGC近年来已开始成为文化行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对产业上游的创作者而言,AIGC已逐步被艺术创作者或原创音乐人充分利用。大厂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一机会:深耕AI多年的百度在其“世界大会”上便秀出了“AI秒修复富春山居图”的技能;TME已开始探索大语言模型在AIGC领域的多元应用,推出了“TMEStudio音乐创作助手”与“音色制作人”以提升音乐制作效率;网易云音乐在今年也重金进入AI音乐赛道,投资AI音乐公司“AIVA”的同时,推出一站式音乐创作平台“网易天音”,能在10秒内生成一首拜年曲。

利用科技扩大受众范围

现今社群、自媒体平台可以让创作者更容易找到“高质量粉丝”并持续运营。与科技相关的音乐/艺术创作活动也正不断涌现,为创作者提供更多的能量加持与权威背书。除此之外,通过数藏交易等方式,创作者可直接变现,不再需要通过售票、版权等传统的渠道。

科技与创作者的关系

科技不会取代创作者,但会淘汰跟不上时代的创作者。围绕着新技术的争议从未停止,但人们已产生共识:“科技的发展并不能取代人类的创新和创造力”。比如AIGC尽管已被广泛应用,但它们所创作的作品都离不开人类的输入和引导。AI可以根据特定的算法和数据生成音乐或画作,但它们无法理解或感受到作品背后的情感和创新意图,这正是人类创作者无可替代的地方。然而,科技在另一方面确实在改变创作行业的生态。那些不能或不愿意适应科技变化的创作者,可能会在竞争中被淘汰。以出版行业为例,随着电子书和网络阅读的普及,那些坚持使用传统印刷方式的作者将面临市场份额的丧失。而那些能够适应并利用新科技的作者,例如通过电子书、有声书甚至自己的播客平台来出版和推广自己的作品的作者,却能够得到更广泛的读者基础和更大的市场份额。在影视、音乐、视觉艺术等行业,这样的变化也在不断发生着。毕竟,创作的本质是人类的情感和创新精神,这是任何科技都无法模仿的。但对创作者来说,适应和利用科技变化,是他们在新时代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本页网址:https://www.xinzhibang.net/article_detail-7810.html

寻求报道,请 点击这里 微信扫码咨询

关键词

AIGC 元宇宙 Web3

分享至微信: 微信扫码阅读

相关工具

相关文章

相关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