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翻译机与译员:机器能否取代人类?

新知榜官方账号

2023-07-08 17:44:39

上周,在上海接连举行了两场高级别的会议——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和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其主题论坛的屏幕上,除了PPT还多了一个新角色——科大讯飞的讯飞听见,为现场提供语音识别和翻译工作。然而,这场AI落地最直观的“秀”却在会议结束后引发巨大争议。工博会系列活动之2018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IEID)的一场高端装备技术与产业分会上,现场同传译员、知乎用户BellWang爆料称,科大讯飞是在识别出译员说的中文译文后,再将译文投放到屏幕和直播中,此举事先并没告知自己,涉嫌冒名使用翻译成果和侵犯知识产权。此后,科大讯飞两次对此做出回应,强调从未“隐瞒”转写同传声音,不存在侵犯同声传译知识产权的可能性。最新消息称,科大讯飞已与BellWang进行了沟通,BellWang接受科大讯飞的解释。此事之所以引发如此风波,恰因它戳中了人们对人工智能一直存在的心结:机器人会不会替代人类?哪些工种未来会消失?人工智能翻译机自面世以来,就一直被冠以“很好很强大”的标签,译员被替代似乎也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但事实证明,要想真正做到“信达雅”,AI的能力还远远不够。

在新技术不断迭代的今天,每天都在举行数不胜数的会议、论坛,其中很大一部分需要翻译,当人工智能翻译机出现后,也有一些会议屏幕上出现了同步翻译,它们让译员们担心吗?主要承接金融和互联网会议的会务服务商万池文化创始人李超告诉《IT时报》记者,目前,很少有客户在筹办会议时提出要用翻译机,基本上大家默认的都是用译员,因为翻译机的准确率、应变能力有待考量。

对于BellWang的爆料,一位曾在IEID现场参会的同事告诉记者,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当天也有演讲,且在演讲中坦承,IEID的翻译采用了人机耦合的方式,并不是机器离线翻译。这点侧面印证了科大讯飞的回应。事实上,现场刘庆峰明确表示,人机耦合是人工智能下一步的关键技术之一,“人机耦合将协助我们提高效率,也就是人工智能系统和人类行为协作结合大幅提高工作效率,这种方式不仅仅是技术发展趋势,更是社会伦理发展的需求。”

在翻译圈内,译员们的心态相当乐观,一致认为译员的饭碗稳得很,绝不会被机器抢走。对于人机耦合,专注于智能语音、语义理解等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捷通华声CTO李健表示,人机耦合是人和机器的优势互补,达到1+1>2的效果,但翻译是个远比速记复杂的系统工作,人工智能目前的学习能力还不够。在科大讯飞两次回应后,BellWang表示接受解释,但同时他也建议,科大讯飞未来与译员可能合作时,需要得到译员的知情同意,并签订协议;需要使用译员有知识产权的翻译内容时,也需要得到许可。这其实是对新技术下的法律和伦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页网址:https://www.xinzhibang.net/article_detail-7068.html

寻求报道,请 点击这里 微信扫码咨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翻译机 译员

分享至微信: 微信扫码阅读

相关工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