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加强对AI生成内容的监管

新知榜官方账号

2023-07-08 10:10:39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薇拉·尧罗娃(VeraJourova)在6月5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欧盟将要求科技巨头和内容生产平台如谷歌、YouTube和TikTok等对其AI生成的图片、视频和文本进行检测,并向用户提供明确的标记,以打击虚假信息泛滥甚至被恶意利用。虚假信息古来有之,伴随互联网和算法等技术的普及而壮大;而自去年ChatGPT问世,大批AI生成内容呼啸前来,当文本、图片甚至视频都可以在数秒之内由AI生成且越来越难以甄别,装满虚假信息的“潘多拉的魔盒”才算真正开启。

虚假信息和与社交媒体的耦合早就在诸如美国大选等重大事件中扰乱着政治的正常运作,尧罗娃在演讲中更是进一步担忧AI或被用来散布虚假情报,成为战争机器。而就在上月底,一张显示五角大楼遭受袭击的AI生成图片,以擦边彭博社的名义在推特上广为传播,一度导致股市大跌,彰显了其扰乱金融市场和经济的巨大潜能。

尧罗娃担心,政府的监管恐怕远远跟不上AI生成的速度。这种担忧不无道理。ChatGPT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就实现了月活跃人数破亿,比上一个爆火的应用TikTok实现这一数字少了7个月。各大科技公司也纷纷斥巨资,跑步入场布局大模型生态投资。相比之下,监管的速度要远远落后。

目前大多数科技巨头已经跟欧盟签署了虚假信息准则,承诺加大打击虚假信息力度并定期汇报进展。但马斯克主导下的推特上个月退出了这个目前仍是自愿性质的协议。然而即便各国监管机构、生产AI内容的科技公司均达成了一致,实施相关法律和规则也并非易事。

在国内,政府也在尝试摸索管理AI及其相关技术的法律法规。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将就《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首先明确,国家支持人工智能算法、框架等基础技术的自主创新、推广应用、国际合作,鼓励优先采用安全可信的软件、工具、计算和数据资源。同时,意见稿拟规定,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采取措施防止生成虚假信息。

当前的技术水平还无法完全解决AI生成内容可能存在的误导性和虚假信息问题。文字本身作为碎片化的信息载体,在未来会变得越来越难以被技术手段检测出AI杜撰的成分,这是文字的特点所决定的。但是图片作为一个整体的信息媒介,相比较来说可能会更加容易去分辨出当中的AI成分。相对应的,人们需要开发相关的技术来监管和控制,而不是一味的禁止从而让自身脱离于技术的发展。

本页网址:https://www.xinzhibang.net/article_detail-6879.html

寻求报道,请 点击这里 微信扫码咨询

关键词

欧盟 人工智能 虚假信息

分享至微信: 微信扫码阅读

相关工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