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榜官方账号
2023-07-08 07:40:43
很长一段时间内,公众的思维里常会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艺术创作领域很难发挥作用,因为艺术所需的创造力来源于人脑,需要非凡的感悟力和难以用算法描述的灵感。每一位艺术家眼中看到的世界各有不同,勾勒出的艺术世界更是千人千面。评价艺术作品的尺度依靠人的主观判断,由此也更难确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量指标。对于机器学习来说,这无疑有着极大难度。
现在,事实已经给出了答案。对于那些认为人工智能很难突破艺术创作壁垒的人来说,是时候再一次擦亮双眼,迎接新的震撼了。创作出一支别具一格的AI曲目,究竟需要经历哪些繁杂过程?以深圳交响乐团演奏的全球首部AI交响变奏曲《我和我的祖国》为例,从团队决定以AI形式创作到正式演奏,4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团队搭建了包含歌曲库、创作规则库、歌词素材库、音乐评论库、人声声源库和乐器声源库在内的六大数据库,囊括了百万量级的作曲素材。其中70万余首乐曲被运用到这首AI交响变奏曲的创作中,以进行结构化训练,作品题材类别多样,将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发挥到极致。
通俗来说,“不按套路出牌”可以说是AI音乐的一大特点。在业内分析人士看来,若是由作曲家来创作,逻辑会更严谨,但人工智能依靠自己的独特思路,给听众带来“意料之外”的音乐体验。对于一种崭新的音乐创作方式来说,AI交响变奏曲《我和我的祖国》堪称一个新起点。
时间倒推,人工智能音乐并不是今天才有的新概念。早在2016年,索尼公司就曾开发出一款名为FlowMachines的软件,创作出一支具有披头士乐队风格的乐曲。去年,人工智能作曲家Aiva也曾发布过一张名为《艾娲》的中国音乐专辑,专辑名字灵感正是源于中国耳熟能详的女娲补天神话,Aiva同样是通过大量学习作曲家作品来实现自己的“创作”。不久前,在杭州举行的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记者对一支关注人工智能音乐创作的参赛团队印象颇深。学生们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分析演唱者“跑调”的音乐轨迹,为其量身定做一支属于自己的歌曲。有了AI助力,哪怕张嘴跑调,AI也能围绕着跑调歌声写出一支具备悦耳旋律搭配的“新歌”。想象一下,从娱乐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技术算得上是不少“乐盲”的“福音”。
AI音乐更多的是推动了音乐创作个性化变革,通过发挥自己不受拘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完全取材于海量歌曲,AI音乐创作自出生之日起,便有“个性化”的先天优势,与此同时也可以解决一些曲调抄袭的问题。在背后,提供海量素材来让AI学习的都是人,人工智能可以发挥作用的核心因素也是人。至少在现阶段,过分担心“饭碗”并无必要。
AI音乐创作的确能弥补一些人类创作的不足,不妨将其发展为“得力助手”,但要紧绷“不滥用”这根弦。毕竟,技术的开关尚在我们手中,如何用好还得看人类自己。
微信扫码咨询
相关工具
相关文章
推荐
阿里Accio中文版上线!一键搞定复杂采购
2025-08-19 09:13
视频“用嘴编辑”的时代来了,但钱包顶得住吗?
2025-08-15 17:59
智谱新模型GLM-4.5V全面开源,玩家们有福啦!
2025-08-12 17:56
扎心文案+AI插画=爆款!揭秘8万赞视频的制作全流程
2025-08-12 10:08
GPT-5没你想的那么好,附实测体验~
2025-08-11 11:07
一站式搞定AI绘图+视频,AI短片效率飙升的秘密在这儿!
2025-08-08 09:26
打工人新神器!10款国产AI,让你告别996!
2025-08-08 09:24
豆包视觉推理深度体验,AI也能“边看边想”了!
2025-08-08 09:19
300美元的AI男友来了!马斯克的情感生意从女友做到男友
2025-08-01 17:56
Agent智能体:2025年企业新员工,月薪仅需一度电?
2025-07-30 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