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fake:黑科技进入主流互联网平台,好事还是坏事?

新知榜官方账号

2023-07-06 18:34:42

Deepfake:黑科技进入主流互联网平台,好事还是坏事?

人怕出名猪怕壮,出名之后怕deepfake。这项曾负面缠身、让美国DARPA都为止头痛的"黑科技",已经大举入侵主流互联网平台,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Deepfake的负面影响

在许多人仍然相信"Seeing is believing"的时候,Deepfake已经成为了人类面对新的虚假音视频时的噩梦。其最早走红的用途非常负面,用于将色情片中主角替换成名人,发布了不少未经同意的色情假视频。另一个臭名昭著的应用是用在政治目的。借助开源的人工智能算法,你只要收集一个人足够多的真实录像素材,就能操纵视频中的奥巴马、特朗普们,让他们"发表"任何观点,且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Deepfake的巨大威力让很多人坐立不安,美国官员将它与核武器相提并论,媒体文章称其为"人类开启的一个前所未有的潘多拉魔盒"。

Deepfake的潜在应用

Deepfake技术的风险引发大众担忧,但Deepfake并非"洪水猛兽",甚至为许多行业打开了柳暗花明的局面。随着用于GAN算法变得越来越强大,创新者们及一众Deepfake软件初创公司正争先恐后地寻找利用该技术"向善"的一面来改变行业的途径。色情和政治虚假宣传生成作为Deepfake的杀手应用,该翻篇了。游戏、影视、营销等行业正为后Deepfake时代的到来摩拳擦掌。

以下是我们看到的几项和行业需求深度融合、颇具吸引力的Deepfake新颖玩法:

  1. 声音滤镜:Respeecher、Modulate等公司正在加速这种新滤镜的普及,Modulate正在游戏行业中使用Deepfake来生成"声音滤镜"(也可称为"语音皮肤"),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互联网个性化体验。
  2. 高度定制、个性化的虚拟形象:Rephrase.ai则使用Deepfake技术,帮助品牌方大规模创建个性化的销售宣传视频。D-ID则利用Deepfake让人脸数据变得不可追溯,但不抹去年龄、性别或情感等重要属性,仍保有其某些数据价值,这种智能匿名功能为生物识别数据库提供了新的安全性。
  3. 数据脱敏:D-ID的智能匿名功能为生物识别数据库提供了新的安全性,汽车正在变成一款电子消费品,大量的汽车厂商、自动驾驶软件厂商们希望有新技术来实现驾驶监控系统的匿名。

Deepfake固然有其风险所在,但人类同样可以像使用其他技术造福自身一样挖掘这种工具的潜力。随着Deepfake与我们真实世界的互动越来越多,人们对它的期望将会改变,就像经历Photoshop诞生对图像的改变一样。

本页网址:https://www.xinzhibang.net/article_detail-6513.html

寻求报道,请 点击这里 微信扫码咨询

关键词

Deepfake 虚假音视频 AI创造力

分享至微信: 微信扫码阅读

相关工具

相关文章

相关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