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机:现实中的550W与电影中的MOSS相距多远?

新知榜官方账号

2023-07-03 22:45:00

量子计算机:现实中的550W与电影中的MOSS相距多远?

愉快的春节假期转眼结束,不知道在假期期间,大家有没有去看最近十分热门的电影《流浪地球2》呢?如果你去看了,那么想必会对电影中展示的各种科技设备印象深刻,从宏伟的太空电梯到可以控制全球数万台行星发动机的量子计算机550W,都让人惊叹不已。其中,量子计算机550系列的戏份之多,甚至足以媲美电影中的主角,在几乎所有的关键场所、情节中都有出场,在电影中更是将其称为流浪地球计划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

量子计算机到底是什么?什么是量子计算机?简单来说,量子计算机就是以量子逻辑进行通用计算的设备,其与传统的计算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目前传统的计算机基本遵循二进制(在早期的电子管时期也有十进制等设备,后期则基本为二进制),其状态只有0与1,而量子计算机则不同,简略来说它有着0、1、2三个状态。略懂计算机发展历史的朋友此时或许就开始吐槽了,0、1、2不就是三进制计算机吗?要注意的是,三进制的0、1、2,只是表示其逢三进一的一种计算方式,而非状态。

在量子计算机的运行过程中,“2”的存在使得量子计算机可以在同一时间处于n种状态中。举个例子,我们假设存在一台有四个比特的传统计算机,这台计算机每一秒只能得到一个状态,也就是0000或0101,那么想要获得所有状态就需要16秒。此时我们还有一台具有四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它可以同时计算从0000到1111的所有排列组合,这意味着量子计算机只需要1秒钟就可以输出16种状态,相当于16台传统计算机同时运行的效率。16倍,好像并不多?那么如果将比特数增加到5呢?答案是32倍,6个比特呢?64,倍。随着比特数的增加,量子计算机与传统计算机之间的性能差距是呈指数级增长的,略懂数学的朋友应该能够意识到其中的恐怖,所以实际的量子计算机速度可以达到传统计算机望尘莫及的高度。

而且,量子计算机还有一个神奇的特性——量子纠缠态,量子纠缠态可以无视时间、空间使得距离无数远的两颗量子瞬间完成同步。简单来说,如果有两颗处于纠缠态中的量子,一颗在中国,一颗在月球,在中国的人将手上的量子转了个圈(比喻)同时打开激光灯照向月球,在激光到达月球前,月球上的量子就已经同步转了一圈。量子纠缠态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特性,使其成为科幻作品中时空穿梭等概念的可行性猜想之一。

量子计算机的性能,取决于其内置的量子比特数量,具体的性能指标则是“量子体积”,由IBM所提出的一个专用单位。电影中的550W量子体积为8192,目前IBM新闻中公开的最强量子计算机,量子体积为128,两者相差64倍。不过,编剧似乎在这里摆了一个小乌龙,八千多量子体积的量子计算机其实我们有了,理论上在离子阱量子计算机中,只需要13个量子比特就可以得到相同量子体积的计算机。

量子比特的数量增加,研发难度也会随之飙升,想要达到550W的同等算力,我们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算力只是制造550W的第一步,想要在现实中复刻“MOSS”,目前还看不到希望。

在一些研究者的设想中,成熟的通用量子计算机可以在原子层面模拟一个人乃至一颗星球,并且利用量子特性计算出这个人的未来,也就是科幻作品中的“预知未来”。听起来或许异想天开,但是在量子力学中这并非不可能实现的,在电影中也有所表达,比如数字生命图丫丫,还有片尾彩蛋中,MOSS预告了数十年后才会发生的木星危机。

我们与电影中的量子计算机距离,可以借用某个网友的一个比喻:“大概等同于钻木取火到i9处理器的差别”,除非出现新的科学大爆炸,否则我们这一代人是没有可能见到的。不过,或许也不需要悲观,在目前各国的量子计算机计划中,上千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将在2023—2025年左右推出市场,随着量子计算机的普及,计算中心等基础设施将会得到可观的性能提升,随之而来的变革或许将会彻底颠覆我们的社会。

本页网址:https://www.xinzhibang.net/article_detail-5073.html

寻求报道,请 点击这里 微信扫码咨询

关键词

量子计算机 550W MOSS

分享至微信: 微信扫码阅读

相关工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