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榜官方账号
2019-01-11 11:46:00
和跨年演讲中罗振宇的几个错误一起发酵的,是最近坊间对知识付费一浪高过一浪的争议。有文章甚至直言年轻人迷信知识付费就相当于老年人信传销、买权健,交的都是“智商税”。
果真如此吗?从陌生的概念到千万用户,知识付费只用了两年,套用一个现成的说法,它一定做对了什么。一方面,社交网络显著改变了人与世界交互的方式,每个人都被海量的碎片信息淹没,难以分辨、害怕错过。知识付费的适时出现,如同一辆轻便的摆渡车,把人们从难以厘清的现实这端送到旗帜鲜明的观点那边。另一方面,无论提供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知识付费的核心卖点无外乎带领用户学习特定知识,提升相关能力,获得个人成长——要知道这完全不新鲜,从畅销多年的成功学图书到如今的知识付费,变的只是载体,不变的依然是自我实现的幻光。
在这个层面上,知识付费虽然不能和传销、权健划等号,但它和保健品确有相似之处。人们购买保健品,是出于身体焦虑、健康焦虑,买知识付费课程则是由于知识焦虑、进步焦虑。焦虑是时代病,知识付费和保健品都是安慰剂。知识付费产品的主力消费者是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难免为房子、子女教育、父母养老等问题焦虑,这种社会性的焦虑几乎无解。但个人对知识、进步、成功的焦虑或许可以通过知识付费稍稍得以豁免。试想下,一个正为职场人际关系苦恼的人,花几十上百元购买一门课的瞬间,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游刃有余的未来。因此,作为在失序中寻求秩序感的一种努力,知识付费完全可以理解。
此外,自打知识付费上线时起,就被一些乐观派拔高到知识民主化的高度。一些过去只有少数精英群体才有机会接受的课程,通过这一模式得以走出象牙塔,抵达大众,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也可看作是知识付费最大的价值所在。
所以唱衰不可怕,真正需要正视的是知识付费的商业逻辑本身。毕竟乐意为知识付费的人已经尝过一轮鲜,存量用户有限的情况下,谁会持续付费才至关重要。买完没学的多数人很难再掏腰包,有态度和能力坚持的少数人不满足于大众化的内容,平台靠不断推出新的老师和课程留人,成本太高又不现实……纷纷扰扰之中,谁是知识付费的回头客,如何找到并留住他们,恐怕才是2019年知识付费要迈过的最大门槛。(崔爽)
相关工具
相关文章
推荐
阿里Accio中文版上线!一键搞定复杂采购
2025-08-19 09:13
视频“用嘴编辑”的时代来了,但钱包顶得住吗?
2025-08-15 17:59
智谱新模型GLM-4.5V全面开源,玩家们有福啦!
2025-08-12 17:56
扎心文案+AI插画=爆款!揭秘8万赞视频的制作全流程
2025-08-12 10:08
GPT-5没你想的那么好,附实测体验~
2025-08-11 11:07
一站式搞定AI绘图+视频,AI短片效率飙升的秘密在这儿!
2025-08-08 09:26
打工人新神器!10款国产AI,让你告别996!
2025-08-08 09:24
豆包视觉推理深度体验,AI也能“边看边想”了!
2025-08-08 09:19
300美元的AI男友来了!马斯克的情感生意从女友做到男友
2025-08-01 17:56
Agent智能体:2025年企业新员工,月薪仅需一度电?
2025-07-30 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