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研发具备预测能力和可控延迟的即时机器翻译系统

新知榜官方账号

2023-07-02 10:56:44

百度研发具备预测能力和可控延迟的即时机器翻译系统

近日,百度研发了具备预测能力和可控延迟的即时机器翻译系统,可实现两种语言之间的高质量、低延迟翻译。这是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重大技术突破,将对机器即时笔译和口译的发展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

机器同传利用语音识别技术自动识别演讲者的讲话内容,将语音转化为文字,然后调用机器翻译引擎,将文字翻译为目标语言,显示在大屏幕或者通过语音合成播放出来。相比人类译员,机器最大的优势是不会因为疲倦而导致译出率下降,能将所有“听到”的句子全部翻译出来,这使得机器的“译出率”可以达到100%,远高于人类译员的60%-70%。同时,在价格上也占有优势。

在机器同传领域,百度联合语音技术、机器翻译技术,从语音识别、翻译质量、时延、融合领域知识等方面推出了“一揽子”解决方案。

在语音识别方面,区别于传统的上下文相关建模技术,百度提出了上下文无关音素组合的中英文混合建模单元,包含1749个上下文无关中文音节和1868个上下文无关英文音节。该方法具有泛化性能好、对噪声鲁棒、中英文混合识别等特点。

在翻译质量方面,提出了“语音容错”的对抗训练翻译模型,根据语音识别模型常犯的错误,在训练数据中有针对性的加入噪声数据,使得模型在接受到错误的语音识别结果时,也能够在译文中纠正过来。

为了降低时延提升翻译质量,人类译员通常对演讲内容进行合理预测,百度开发人员从人类译员身上获得启示,研发了“wait-kwords”模型,可以根据历史信息,直接预测翻译中目标语言词汇。该模型在翻译质量和翻译延迟之间做出了很好的平衡,用户可通过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延迟时间(例如延迟1(k=1)词或延迟5(k=5)词)。

在同声传译时,经常会遇到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同传人员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相关领域的内容,这对他们也是极大地挑战。基于此,百度模仿人类同传的准备过程,提出了快速融合领域知识策略。该策略依托百度海量的互联网大数据,训练得到的具有通用翻译能力的模型;当它接到某一个领域的同传翻译任务时,系统会收集该领域数据并在通用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增强训练,得到相应领域增的强模型;最后对该领域术语库进行强制解码,使专业术语翻译得准确可靠,且提升翻译效率。

作为对外开放和商业国际化的需求之一,同声传译被广泛应用于政府间的峰会、多边谈判和其他商业场合,但是同传人员稀缺也成为了当前的棘手问题。为了解决全球范围内同传译员人数少、费用高等难题,越来越多开发者专注于机器同传的研发,百度也希望通过研发高质量机器同传技术和系统解决即时翻译难题。虽然机器同传有了新的突破,但它与经验丰富的同传人员相比,依然存在一定差距。百度翻译技术负责人表示,同传的目的并不在于取代人类译员,而是为了降低同传成本,让同传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也希望世界各地的人在AI的助力下早日实现“无障碍”交流。

本页网址:https://www.xinzhibang.net/article_detail-4406.html

寻求报道,请 点击这里 微信扫码咨询

关键词

机器翻译 同声传译 语音识别

分享至微信: 微信扫码阅读

相关工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