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榜官方账号
2023-07-01 07:14:50
最近,歌手孙燕姿的“声音”独立于她本人走红了。在视频网站上,一首与歌手本人极度相似的音色和唱腔演绎的《发如雪》总播放量接近170万次,点赞量近4.5万次。
除此之外,还有多首经AI模型仿真的“AI孙燕姿”歌手翻唱的风格各异的曲目也得到了不少网友追捧。
所谓AI歌手,简单地说,就是先收集真人歌手的原始声音素材,然后将素材输入语音训练模型中进行训练,得到一个仿真模型,接着就可以用这个模型来生成歌声进行演唱。最后通过后期处理和调校,就能得到一首有模有样的“翻唱”歌曲。
“AI孙燕姿”并非第一个AI歌手。此次“AI孙燕姿”出圈,一来是孙燕姿本身音色、咬字方式辨识度较高,AI模型又能贴合她唱歌时的特质,相关歌曲乍听之下确实容易骗过人们的耳朵。此外,近段时间AI话题的高热度也起到了助推作用。
一部分人已经开始讨论起“下一个因AI失业会不会是歌手”的话题。许多年前,电视上曾流行过声音模仿类节目。节目组四处寻找与知名歌手声音相似的普通人,其中一些人一开嗓,确实能达到“歌手本人都分不清”的以假乱真效果。要说“像”的程度,现在的AI歌手还真比不过部分模仿者。就算如此,那些年也极少有模仿者转型为专业歌者。
道理很简单,既然是模仿,就意味着前面已有了为人熟知被人认可的样本。如果说第一个人“如此”唱歌是一种惊艳,那之后所有人“如此”唱歌都不过是重复。“AI孙燕姿”们的尴尬同样在此。不管模型再精准、后期调校再细致,它们出发的锚点始终是某位“本尊”,人们对它们的关注点也总是聚焦于“有多像”。
有观点说歌手会失误、嗓音会苍老,但AI歌手不会,随着科技发展,AI歌手可以“永远”为听众呈现出完美的演唱。这话没错,只是对“完美”的理解有些狭隘了。
爱音乐的人,几乎都有“听现场”的期待。这一方面因为无论是演唱会还是音乐会,现场音效与普通耳机、家用音响的呈现不在一个水平线;更重要的是,现场的每一首歌、每一支曲都可能因为歌手、演奏者的即兴发挥或是情绪变动被赋予不同的韵味。
日本歌手中岛美嘉曾因生病致听力下降,必须用手摸音响、用脚踏数拍子才能进行演唱。这种情况下的演出必然有瑕疵,但中岛美嘉的坚韧和情感却让演唱有了震撼人心的生命力。那首现场版的《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也成了“完美”的经典。
古人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不少人心情愉悦时,都有过不自主哼小曲吹口哨的经历。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在回答“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这一科幻之问前,“AI歌手会吹电子口哨吗”成了人类更现实的课题。
今年早些时候,歌手陈珊妮推出了一首由“AI陈珊妮”演唱的新单曲。根据她的体验,AI唱歌不会累,但怎么唱却非常依赖音乐人的经验、想象力和对美的感受。
人类文明史上,任何新事物新现象的出现或多或少会对一些领域造成冲击,但无论世界如何变化,那些真挚的情感、动人的精神、兼具美感和思想的创造始终没有消失。所以,与其被“我们是否会被AI取代”折磨,不如多想想,我们可以比AI多做什么,甚至借助AI突破些什么。
相关工具
相关文章
推荐
用Deepseek写AI绘图提示词,像呼吸一样简单!
2025-02-19 16:12
你以为AI绘画是黑科技?其实早成了“路边摊生意”!
2025-02-19 10:15
Flux爆火,全网最全面最详细的Flux使用教程!
2025-02-18 14:19
用AI如何创作音乐,实战教学来啦!
2025-02-17 17:23
MidJourney让你秒变绘画大神,从零开始画哪吒!
2025-02-17 14:56
AI应用新境界:让人工智能成为你的得力助手
2025-02-14 15:45
AI短片革命:当创作遇上智能,人人都能成为导演
2025-02-14 14:53
AI狂潮下的人类职场:是失业危机还是进化契机?
2025-02-13 16:53
开启影视创作新纪元,效率提升 10 倍的神器来了!
2025-02-13 15:11
深度解析DeepSeek:当AI技术照进创作产业的未来
2025-02-12 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