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榜官方账号
2023-11-10 02:24:49
本文根据印隽先生在ICONA承办的2023IMDC国际智慧出行设计大会平行论坛:智慧出行设计与AI所做主题演讲《AIGC世代的设计新范式》进行整理。印隽先生的团队专注在工业数字孪生和图形引擎领域,从2018年就开始接触计算机视觉相关的AI项目,这次印隽先生将会从企业的设计师身份,同时也从教育领域的身份,从泛行业的视角来聊聊AI,希望对汽车设计从业者们有一些启发。
“绳索”与“棍棒”是人类最早发明的两种工具。绳索可以将好东西收归在身边,棍棒则可以抵挡麻烦。两者皆是我们最早的朋友,皆由我们创造。有人的地方,就有绳索与棍棒。——安部公房《绳》配图源自《DeathStranding》今年初AI爆火出圈的时候,印隽先生表示正在玩小岛秀夫的游戏《死亡搁浅》,开篇的引言对其挺有触动。AI是一种工具,就跟“绳索”和“棍棒”一样,我们需要理性的、客观的看待AI,是否能驾驭好工具,取决于人。认为不论是元宇宙,还是人工智能,都是在构建新的人机交互场景和形态,印隽先生期望在下一个世代,新技术能缔结出人和人的新连接方式,为社会带来一些全新的变化和未来。所以,他同样引用这个游戏中的一句话“Bridgetofuture”作为团队slogan。
近一年的时间里,人工智能发展的迅猛程度,超出了很多从业者的预期,印隽先生也用一幅Midjoueny创作的绘画作品,调侃了一下。尽管AI已经很强大,但很多设计师和从业者还在从单点的视角看待AI。印隽先生认为,无论建筑设计还是工业设计,“Designisnotjustwhatitlookslikeandfeelslike”,我们应该从完整的链路来思考,设计师需要从更深层的机制上去理解AI,才能把AI如何融入整个业务闭环并产生价值。这是印隽先生演示的一些基于AIGC的建筑和室内设计的案例,尽管一眼看去似乎非常漂亮,但实际从专业角度细看的话,印隽先生表示还是有非常多的逻辑错误,一张的漂亮的概念设计稿也无法直接应用到工程落地,从概设到落地的这段鸿沟,还是需要设计师们去填补和探索的空间。同样在汽车的工业设计领域,情况也非常的相似。尽管Midjourney等工具能为概念设计提供很多灵感输入,StableDiffusion也能为设计师提高从线稿到渲染图的生成效率,但潜在扩散模型的本质还是一个“艺术家”,即使训练的语料再多,AI还是在模仿的基础之上进行“解构和重构”,在使用过程之中的确会出现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创意组合”,但这样的图形创意并不是建立在合乎工程逻辑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印隽先生也强调,正因为Diffusion模型的这种特质,设计师就更不能只关注这类图像生成模型,而需要从更广的视角去理解AI,寻找让AI深入业务的应用场景。
印隽表示今年看到特别多的观点认为,AI似乎拉低了创作门槛,让很多事情变得更简单。当然这是好事,比如人人都可以做设计,甲方也可以做设计等等。但是“我们不应该只看到被AI拉低的下限部分,我们更应该要去看天花板的部分。”就像高像素相机曾经只是专业摄影师的特权,但如今人人手里都有一个高像素镜头的手机,人人都能咔嚓一下创作自己的摄影作品,但摄影专业的天花板是因此降低了,还是进一步提高了呢?印隽先生今年一直在给很多高校提供AIGC的设计概论课,辅佐一些高校建立AIGC微专业的课程和课题,所以他分享了一些教学案例。不论是基于ControlNet的精确滚图,还是基于Prompt的精确控制,设计师不应只关注AIGC的“傻瓜式”的创作,更应该掌握精确控制的技巧,这才是专业设计师应有的基本素养。但要记住,这都是工具的应用能力,而不是设计师的核心能力,创意和思维方式才是每个设计师的立身之本。
接下来印隽老师介绍了一个数字人的案例,并展示了在企业虚拟员工等场合的应用。印隽老师讲解道,这类二维Talkingphoto性质的数字人,设计层面的门槛并不高,设计师个人基于Midjourney+DID/HeyGen之类的工具都能很快的做出来。但如果要真正应用在B端的商业化场景上,需要的是真正能通过大模型对话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不只是图形层面的AIGC的问题了。知识库的建立、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微调训练、提示词注入的管理、音色推理模型、语音识别和TTS等等等,需要建立的是一条完整的工程链路和解决方案。这才是从顶层设计视角应该去理解并解决的问题。工程化、系统化、全链路是印隽老师在这个环节反复强调的关键词。
紧接着,印隽老师又分享了一个与四川宜宾当地高校合作的一个文创IP的AIGC案例。宜宾是“中国哪吒文化之乡”,但由于各种因素,这个城市IP得不到很好的设计支撑,所以当地高校联合印隽老师的团队,启动了基于人工智能来做“哪吒”IP的课题。由于AI并不认识“哪吒”这个角色,所以印隽老师的团队把这个项目定性成一个需要做模型训练的课题,目标是通过训练出一个LoRA模型,来让Diffusion理解如何绘制“哪吒”。从训练后的生成结果来看,初步达成了课题组预设的目标。但印隽老师强调,语料的准备、数据标记的整理、LoRA的炼丹、ControlNet的控图,这都是AIGC创作链路上的应用能力,这个案例的真正价值,是推翻了传统的IP创作思路和方法,论证了全新的基于AIGC的创作范式,这才是最有价值的部分。同样的思路,完全是有可能应用到汽车概念设计等其他跨行业的场景上的。
印隽先生还演示了很多AIGC的应用场景,有不少已经在企业运营中产生价值并开始落地。印隽先生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如此迅猛,很多设计师却还在观望,跨不出行动的第一个脚步,作为一名专业的从业者,学习本就应该是持续的,再难也要迎头而上,给设计师们送上一段谏言:在流水婉转处耐住寂寞,在惊涛骇浪时跃于其上。
*本文所有图片由演讲嘉宾供图。*本文为ICONA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ICONA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后台留言,获取相关转载须知。
相关工具
相关文章
推荐
用Deepseek写AI绘图提示词,像呼吸一样简单!
2025-02-19 16:12
你以为AI绘画是黑科技?其实早成了“路边摊生意”!
2025-02-19 10:15
Flux爆火,全网最全面最详细的Flux使用教程!
2025-02-18 14:19
用AI如何创作音乐,实战教学来啦!
2025-02-17 17:23
MidJourney让你秒变绘画大神,从零开始画哪吒!
2025-02-17 14:56
AI应用新境界:让人工智能成为你的得力助手
2025-02-14 15:45
AI短片革命:当创作遇上智能,人人都能成为导演
2025-02-14 14:53
AI狂潮下的人类职场:是失业危机还是进化契机?
2025-02-13 16:53
开启影视创作新纪元,效率提升 10 倍的神器来了!
2025-02-13 15:11
深度解析DeepSeek:当AI技术照进创作产业的未来
2025-02-12 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