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的音乐产业:解放还是破坏?

新知榜官方账号

2023-10-03 16:30:39

自从AI技术成功攻入绘画领域之后,音乐行业也逐渐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焦点。AI孙燕姿及其它人工智能翻唱事件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AI在音乐创作方面的潜力。在B站视频中,孙燕姿唱起了周杰伦的《发如雪》,王心凌匪夷所思地唱起《套马杆》,有些视频播放量已达百万,弹幕评论上千条。面对迅猛发展的AI技术,一切仍模糊而未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现状,探讨一下AI在音乐行业可能导向的未来。

早在近四十年前,法国学者雅克·阿达利(JacquesAttali)就在著作《噪音:音乐的政治经济学》里提出,音乐就其本质而言与金融或者数学类似,它们都是纯粹的心智活动,比起绘画这类借助物理形态的艺术创作,音乐往往能更快地应用最新科技来扩展创造力的边界。

AI在音乐行业的应用早已非常广泛,许多网红歌曲就是用较为基础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再结合人力制作而成的。根据李星宇的推测,今年将会出现一批相当像样的AI创作者。谷歌发布的有音乐版ChatGPT之称的MusicLM,它可以自由混搭不同类型的风格和乐器,通过输入晚宴上的爵士乐这类指定地点和时间的文字,就能让机器创作出符合当下情绪的乐曲。只不过,仅靠AI的算力,至今还未出现真正的爆款歌曲,这也是李星宇眼中的关键节点。

AI在音乐行业的应用已经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流媒体平台取代唱片公司,攫取了音乐的大部分价值。流媒体带来的一个显著的现象是播放列表文化,听众变成需要呵护的孩子,更喜欢被动收听算法推荐的音乐而非自主探索。被排除在外的艺术家很可能会面临歌曲发行的失败,所以他们必须不断创作出悦耳且具备走红潜质的曲目,而这往往会产生更多平庸、千篇一律作品。另一方面,为了让听众尽可能多地收听音乐,从而增加平台收入,名为ChillVibes、PeacefulPiano的氛围音乐播放列表大量涌现,它们没有审美上的挑战性,听一整天也不会疲劳,而这正是人工智能擅长创作的那种音乐。

AI技术的发展对音乐行业的影响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AI能够做出爆款歌曲,以制作网红歌曲为生的公司和最主流的音乐人肯定会受到重创,音乐行业将会面临重组。相比之下,小众独立音乐人受到的冲击较小。这不禁引人遐思——如果功能性的样板音乐和口水歌可以交给AI,人类能否解放生产力,创造出更多有水准的原创歌曲?设想很美好,现实能否如愿却难以判定。

艺术家与AI的关系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大型唱片公司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新兴市场,环球音乐集团于2019年签约了一名形象为黑人的虚拟说唱歌手FNmeka,除了声音来自人类,歌曲旋律、节奏和歌词都由AI生成。如今,一些艺术家开始主动使用AI来探索新的经济模式。电子音乐艺术家HollyHerndon就是其中一位,她认为,现在有许多关于技术的反乌托邦叙述,但如果艺术家能拥有训练数据主动权,技术也可以成为一个机会。艺术家应该决定AI在音乐中的使用。Grimes经常在作品中反思人机关系,她宣布将允许人们使用她声音的AI版本制作音乐并做商用,并与对方均分50%的母带录音版税。

本页网址:https://www.xinzhibang.net/article_detail-15156.html

寻求报道,请 点击这里 微信扫码咨询

关键词

AI 音乐行业 创作 版权 艺术家

分享至微信: 微信扫码阅读

相关工具

相关文章

相关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