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会淘汰诗人吗?——古丽蓉尝试请ChatGPT作诗后的感言

新知榜官方账号

2023-09-25 18:39:18

ChatGPT会淘汰诗人吗?——古丽蓉尝试请ChatGPT作诗后的感言

ChatGPT自从2022年11月正式上线后很快受到众人瞩目,火爆全球。这个由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开发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能够通过其AI语言模型,针对用户输入的文字,进行对话交流,给出答案,产生文本。ChatGPT可以编写和调试计算机程序,可以给出众多知识领域详细而清晰的答案,可以帮助学生撰写学期论文、工作简历,可以拟写企业规划,而且可以进行各种创作,包括剧本、歌曲、小说、诗等等。

古丽蓉因为自己写诗,所以特别感兴趣ChatGPT创作新诗的能力,于是花了一些时间,就几个诗歌创作的因素,参照对比几首流传广泛的现化诗,考查ChatGPT的能力。

一.诗的个性化

诗人余光中有一首诗《乡愁》,表达对故乡恋恋不舍的情怀,我想参照他的诗观看ChatGPT的表现。ChatGPT几秒钟造出的诗,段落清晰,语气流畅,内容层层递进,始终围绕主题,紧扣主题,最后还有些首尾呼应的感觉。但它严重缺乏个性!

诗是诗人个体经历和感受结合语言积累的产物。一个不同的诗人,一个不同的视角,一个不同的世界,创作的好诗通常对应独特的语言风格,鲜明的个性特征,这样才能让人有深刻印象。相比之下,诗人余光中写的《乡愁》,比起ChatGPT造出的泛泛没有个性体验内容的诗才更有血有肉,才更可能引起共鸣和触动人心。

二.诗的情景交融

情景关系是诗歌理论中非常重要的诗学范畴,有些诗源起于景物,有些诗融情入景,将感情寄托在景物之中;无论哪种,借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昔人论诗词,有景话、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景是表象,情是内蕴,只有情景交融,诗才能达到独具匠心出类拔萃的意象和水平。

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融情入景,将万千离别依依不舍之意,用连着三次的“轻轻的”一词,细丝一般缠绕过来,景物云彩也有了生命,成了可以作别对话的代表。而康桥河畔的金柳,更是在诗人的眼里,幻化成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心头荡漾。当诗人倾情于即将告别的母校时,那里的一草一木都变得牵动人心;看见了康河的柔波,他甘心做一条水草浸没其间,看见了槐荫下的一潭清泉,他想象着这是天上的虹,想象着这里揉碎了的在浮藻间沉淀着的彩虹似的梦。顺着诗句读下来,你可以感觉到诗人的目光流连在康桥的一景一物,每次停驻,便是一次爱恋不舍,一次想像中的拥抱和结合,此情溶于景,此景在情中,情景交融,交相辉映。时光流逝,也只有这样的诗可以流传下来。

三.诗中的比喻

比喻是诗歌中非常重要的辞格,好的比喻可以帮助在相关元素间建立联系,可以使诗读起来灵动甚至奇特,让人感觉新鲜。我去年写过一首题目为《白月光》的小诗,我决定用我的这首诗和ChatGPT竞争一下,而且之后还再用它测试一下ChatGPT写评论的水平。

ChatGPT很清楚白月光的物理属性,而且大概知道它代表的正向特征,我于是尝试让ChatGPT运用比喻,再进一步发挥一下。ChatGPT很听话,在新创作的诗中第一句里用了一次比喻。但是,这样的比喻显得很生硬。好的比喻需要诗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四.诗歌评论

看过不少盛赞ChatGPT逻辑分析能力的文章,我于是转向考察它评论诗歌的表现。ChatGPT有时“自以为是”,但是它具备强大逻辑计算和学习能力来起草评论文章初稿的潜力,在此基础上,或者进一步输入文字让它矫正、发挥,或者人类评论家编辑润色,是可以草草交差一篇学期论文之类的。

五.关于诗,关于新诗的发展方向

我和ChatGPT进行了关于诗,关于新诗发展方向的对话,它积累人类知识后不无道理的方向选择。回到这篇文章最根本的问题,ChatGPT可以淘汰诗人吗,我想它自己的回答已经很不错了:ChatGPT无法淘汰在这个世界巨大天地空间里,无数爱恋无数心动牵起的诗意,无数幻灭无数希冀闪烁照亮的诗句。许多人会因为ChatGPT而失业,但诗人不会,因为诗人本来就不是一个职业,他们永远是被感情俘虏的被语言劫持的多愁善感的人类,他们将永远从事这一亘古不变的美好事业。

古丽蓉于美国马里兰州2023年2月9日

作者简介:古丽蓉,自一九八一年起在清华大学学习十年,在校期间曾任文学社社长,后曾任清华大学校友总会杂志《水木清华》专栏作家。其散文诗歌在国内外多家媒体发表,并著有诗集《再见雨季》、《初夏的玫瑰》,散文集《生命树》等。

本页网址:https://www.xinzhibang.net/article_detail-13686.html

寻求报道,请 点击这里 微信扫码咨询

关键词

ChatGPT 人工智能 诗人 个性化 情景交融 比喻

分享至微信: 微信扫码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