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榜官方账号
2021-04-16 14:39:43
“红黄蓝,多彩人生第一步。”
这是著名早教机构红黄蓝,给自己打出的口号。
但实际上,红黄蓝混出的颜色,可能不是多彩,而是黑色的。
4月12日,有网友在微博爆料称,江西瑞金市红黄蓝幼儿园一名男教师在朋友圈发布三张男童闻脚的照片,并配文称“从小培养m”(m代表masochism,指性受虐者。),同时这位男教师还在留言称“你品你细品”、“已屏蔽家长领导了”。
微博发出后引发大量网友关注,该博主称已通过微信在江西瑞金派出所处报警。
随后,涉事的红黄蓝教育机构回应,称该教师为“助教”刘某,“此行为发生在玩耍嬉戏过程中”,“尚未发现强迫、虐童或猥亵行为”,“园所已将其辞退”。
4月13日晚,“瑞金市红黄蓝幼儿园事件联合调查组”发布官方通报:对红黄蓝城东幼儿园限期整顿并予以警告;公安机关依法对刘某处以行政拘留七日。瑞金市将在全市范围开展大整顿大排查。
该事件发酵后,红黄蓝股价应声暴跌超15%,报收2.82美元/股,较发行价18.5美元下跌84%,一泻千里。而这已经不是红黄蓝股价第一次遭负面事件冲击了。作为被市场广泛看好的早教龙头,红黄蓝的资本故事,并没有想象中精彩。
红黄蓝,中国早教第一股
1998年,红黄蓝儿童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开创中国首家亲子园;2001年,公司以“红黄蓝”为品牌进入幼儿园市场。
早教广阔的市场前景,令红黄蓝很快获得资本的青睐。2008年,红黄蓝从Hagerty公司获得了1000万美元A轮融资;2011年完成2000万美元B轮融资,由纪源资本、银瑞达亚洲、和通集团等领投。
2015年,红黄蓝完成了IPO之前最重要的一笔融资,上达资本旗下的Ascendent Rainbow购买了红黄蓝5170万美元的可兑换票据。2017年,红黄蓝在上市之前回购了335万美元,剩余4835万美元转换成红黄蓝40%多的股权。经过这次融资之后,上达资本成为红黄蓝的第一大股东,而两位创始人曹赤民和史燕来分列第二和第三大股东。
之后,2017年9月27日,“红黄蓝”达成上市愿望,于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发行价为18.5美元/股,上市后股价一度突破30美元,市值近10亿美元。
红黄蓝是中国首家独立上市的以幼儿园运营为主业的幼教类企业。早在上市时,也就是2017年,红黄蓝幼儿园在中国300多个城市,拥有1300多家亲子园和近500家幼儿园。
丑闻频出,红黄蓝口碑黑成渣
不过,作为中国第一家独立上市的学前教育企业,红黄蓝却已经不是第一次被爆出丑闻了。
2015年12月,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红黄蓝幼儿园被曝出4名教师多次针刺、恐吓幼儿。最后,4名教师被法院判处虐待被监护人罪,获刑2年6个月到2年10个月不等。
2017年11月,北京朝阳区管庄红黄蓝幼儿园(新天地分园)幼儿家长反映孩子遭遇老师扎针、喂不明白色药片,涉嫌虐童的幼儿园教师刘某被刑拘。最终,刘某因犯虐待被看护人罪获刑1年6个月,并被责令5年内禁止从事未成年人看护教育工作。
2019年7月,青岛市北区检察院通报了发生在当年1月的红黄蓝旗下青岛万科城幼儿园外教猥亵儿童案件,该外教获刑5年被判驱逐出境。
而今年年初,红黄蓝教育又卷进了财务造假丑闻中。一名代号为“YW”的德勤员工举报其所在的德勤北京分所审计一组员工存在“逾越审计道德底线”的违规操作,涉及企业便包括红黄蓝。
举报人表示,红黄蓝2016年年度审计中,许多底稿中的日期或金额与实际金额不一致。也就是说,在红黄蓝上市期间,仅有的盈利年,2016年,财务数据亦存在疑点。
此外,一位匿名前德勤员工举报称,红黄蓝2016年度审计中,红黄蓝下属北京培训学校的管理费用基本为高管和董事长孩子在海外消费的报销,如 : 大量管理层出国购物、奥特莱斯消费、创始人儿子在纽约高消费、学习高尔夫等费用。
该离职员工还举报称,红黄蓝2016年年度审计中,红黄蓝项目合伙人单莉莉收受红黄蓝价值几万元的美容卡,并在第二年的红黄蓝项目上涨审计费,请德勤帮忙掩盖红黄蓝的一些问题,严重违背审计独立性政策。
通过查阅财报发现,2016年红黄蓝一般管理费用非常少,仅为742.4万美元,较2015年的838.9万美元减少了11.5%,反而2017年的一般管理费用为 1841.8万美元,较上一年增长了148.1%。此后,红黄蓝的年度一般管理费涨至两千万美元以上。
此外,2016年,红黄蓝支付给德勤的审计费用为24 万美元,而到了2017年,这一费用大涨至 152 万美元,涨幅高达 533%。此后,红黄蓝支付给德勤的审计费用均保持在高位。
业绩惨淡,经营模式受质疑
而自从2017年的“虐童事件发生后”,大众便为红黄蓝贴上了“盈利性幼儿园”“把幼儿教育当生意”等一系列标签,其经营模式也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红黄蓝一直采用的是“直营+加盟”并举的模式,即:先通过自建直营幼儿园,打出品牌影响力,再采用轻资产加盟的模式,用加盟商的钱,迅速扩张。
据了解,城市越发达,加盟费越高。在某四线城市加盟费就高达48万元,每年需缴纳7万元的品牌年度使用金,此外,加盟商必须在8万、18万、28万三档之中选一档购买红黄蓝的产品。
至2019年末,红黄蓝在中国29个省市拥有100家直营幼儿园和250家加盟幼儿园,6个直营亲子园和1152个加盟亲子园。加盟幼儿园远远多于直营幼儿园。
加盟模式一度让红黄蓝赚的盆满钵满。快速扭亏为盈登陆资本市场。
2014年、2015年、2016年中,红黄蓝的营收分别为6510万美元、8290万美元、1.08亿美元。2014年亏损197.5万美元,2015年亏损63.2万美元,2016年实现净利润650.5万美元。
2017年北京红黄蓝虐童丑闻后,公司迫于舆论压力宣布暂停加盟业务的扩张,到2018年下半年,才重启加盟业务并改变了加盟模式,推出了收取7%费用的收益分享模式。
而后,红黄蓝迎来了连续三年的亏损。在疫情暴发的2020年,红黄蓝仅前三季度的亏损就已达到4660万美元,同比去年下跌1648.41%,相当于前两年亏损的11倍。
政策制约,红黄蓝转型困难
如果说负面事件只是黑天鹅,真正让红黄蓝和投资者恐慌的,应该是灰犀牛——中国政策收紧,以及企业品牌形象无力回天。
2018年11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严格规定: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融资投资营利性幼儿园,以及民办幼儿园不准单独或作为部分资产打包上市,这对于红黄蓝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
新政发布当天,红黄蓝股价就暴跌超50%,闪崩到8美元以下,期间两度熔断,近3亿美元市值灰飞烟灭。
经历股价崩盘后的红黄蓝自此失去了资本的青睐。红黄蓝不想坐以待毙,毕竟事情有两面性,新政不再批准幼儿园上市,自己市场稀缺性会更大。于是,红黄蓝开启了被迫转型之路。
2019年2月,红黄蓝宣布以1.25亿元收购新加坡一私立儿童教育集团70%股权,涉足海外儿童早教市场,并将英文名称从“RYB Education”更名为“GEH Education”,以此来明确自身教育平台的清晰定位。不过网友似乎并不买账,还讽刺此举为“换马甲”。
不断尝试新领域的背后,导致了红黄蓝资产负债率的急速飙升,加之疫情的当头棒喝,让本就十分艰难的红黄蓝在2020年第三季度,出现了资产负债率高达78.3%的情况。2020年2月,红黄蓝与网龙网络控股有限公司战略合作,表示将整合双方内容和资源提供早教平台和产品,未来可能会着力开发适用移动互联网教育市场的学前教育产品和内容。
据公开资料显示,红黄蓝主要为0-6岁婴幼儿和家庭提供优质学前教育指导与服务。除了其亲子园和幼儿园以外,还运营有“竹兜教育”“kk英语”“红黄蓝艺术团”“未来美院”“教育研究院”等多个品牌或项目,涵盖家庭服务、园所服务、少儿培训、课程研发、行业研究等多个领域。
不过,相比于在线教育头部企业的疯狂烧钱砸广告,财务状况拮据的红黄蓝在营销上并没有什么优势,因此其业务的声量在市场上也并没有泛起什么水花。
从业绩可以看出,“红黄蓝们”转型未果,而多次“虐童事故”的发生,也早已让这家企业的品牌好感度降至“冰点”,此次“闻脚”事件的发生,更无疑为红黄蓝“洗白”的路上又添了一块巨石。
红黄蓝还能翻身吗?
先说结论,任凭企业翻来覆去补救,红黄蓝短期很难“扶得上墙”。
首先,频频爆出负面新闻,家长也不放心把孩子送到民办幼儿园,除非是迫不得已,实在进不了公立幼儿园。
这对红黄蓝扩大规模,占领市场会是很大的打击。
可能有部分人认为这是员工的个人行为,但作为公司,作为企业,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且,作为教育机构,一心只想着赚钱,资本极有可能亵渎了神圣的教育领域。
由于过去多年来,我国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不足,导致民营资本大举介入幼教行业,可资本的逐利本质使得虐童等恶劣事件时有发生,这引发公众强烈不满。而国家政策的出台就是用强有力的行动告诉各路资本,幼教行业是用来服务百姓的,不是你挖空心思发家致富的蛋糕。
一旦被资本裹挟,就会忘了初心。
百年教育,幼儿为先。现在的红黄蓝,正承受着连续亏损、资产负债率逐年攀升、品牌形象恶劣的多方面打击,红黄蓝创始人史燕来曾说“要做百年教育梦想的守望者”,不知道现在声名狼藉的红黄蓝,还能否有资格守望“教育”。
相关工具
相关文章
推荐
用Deepseek写AI绘图提示词,像呼吸一样简单!
2025-02-19 16:12
你以为AI绘画是黑科技?其实早成了“路边摊生意”!
2025-02-19 10:15
Flux爆火,全网最全面最详细的Flux使用教程!
2025-02-18 14:19
用AI如何创作音乐,实战教学来啦!
2025-02-17 17:23
MidJourney让你秒变绘画大神,从零开始画哪吒!
2025-02-17 14:56
AI应用新境界:让人工智能成为你的得力助手
2025-02-14 15:45
AI短片革命:当创作遇上智能,人人都能成为导演
2025-02-14 14:53
AI狂潮下的人类职场:是失业危机还是进化契机?
2025-02-13 16:53
开启影视创作新纪元,效率提升 10 倍的神器来了!
2025-02-13 15:11
深度解析DeepSeek:当AI技术照进创作产业的未来
2025-02-12 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