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IPL到GROW,谈互联网大厂的营销分析模型

新知榜官方账号

2023-07-05 07:50:36

营销模型的本质

营销是正常销售节奏以外的辅助。因此,想打好辅助,需要搞清楚三个问题:当前正常节奏是什么?辅助要打在哪个点上?辅助实际打上去效果如何?这三个里,最重要的就是识别正常节奏。只有准确把握现状,才能知道到底从哪里发力。几乎所有的营销模型,其内核都是:用多个指标描述现状,发现机会。

如何识别节奏

最简单的识别方法,就是看“销售额”指标。销售额低了,就上个活动刺激下。但是只看销售额的弊端是很明显的,比如销售额增长,来自于同一波用户反复割韭菜。那一旦韭菜割完了,销售额自然无可挽回地往下掉。所以,至少得再看一个“消费用户数”的指标,而且最好能区分新老用户来看。当看的指标多了,就需要有逻辑地把指标组成模型,系统观察。

AIPL、FAST、GROW三件套

阿里系有三个营销模型:AIPL、FAST、GROW。这三个模型的底层数据,都是基于阿里生态里众多的数据源,从不同角度对品牌发展节奏进行识别。

比如AIPL,包括:A(Awareness),品牌认知人群。包括被品牌广告被动触达、品类词搜索的人;I(Interest),品牌兴趣人群。包括广告点击、浏览品牌/店铺主页、品牌词搜索等等主动互动行为的人群。P(Purchase),品牌购买人群,指有购买品牌商品行为的人。L(Loyalty),品牌忠诚人群,指有复购、评论、分享行为的人。这个模型的逻辑是很好理解的。想做大销售,如果认知不够就加大投放,如果购买转化不够,就加强产品、促销。这样能清晰地展示现状,知道营销方向。

FAST的逻辑类似,只是更加突出了“用户价值”的概念。在获取数量、提升质量两方面,营销活动有很多固定玩法,因此区分数量和质量,可以更好地配合业务行动。

GROW模型,则是站在品类角度,看:渗透力(Gain):指消费者购买更多类型品类/产品对销售增长的贡献;复购力(Retain):指消费者更频繁/重复购买产品对销售增长的贡献;价格力(Boost):指消费者购买价格升级产品对销售增长的贡献;延展力(Widen):指消费者购买关联类型产品所贡献的总增长机会。基于阿里数据,对每个消费品类的GROW指标,都有数据支持。因此懒汉做法,可以直接选择品类看对应指标,然后上营销策略即可。

如何自己建个营销模型

直接用结构分析法,把销售额做拆解,比如我们现在的销售额,按订单拆解。那么直观地看,就有两个营销策略:继续做低价的订单,薄利多销做高价促销(买赠或者满减),拉高单价。至于哪个可行,除了打嘴仗,还能用测试来检验。完全可以两个活动,选两个自然销售额差不多的月份,各做一次,最后哪个效果明显,继续用哪个。

本页网址:https://www.xinzhibang.net/article_detail-5693.html

寻求报道,请 点击这里 微信扫码咨询

关键词

AIPL FAST GROW

分享至微信: 微信扫码阅读

相关工具

相关文章

相关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