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榜官方账号
2023-07-04 16:57:29
如今随处可见这一类广告——“0元体验、0基础学习、月入3k”等等,吸引消费者参与活动,用活动的方式留住消费者,后续进行转化可以被动消费;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此现象的拆解分析,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剧本杀行业里不是没有“造富神话”,2019年的爆款剧本《年轮》卖出了近万本、作者赚到了上百万这件事就是是业内流传最广的致富故事。这也是稍微做过点功课的xx机构们,通常都会拿出来讲的典型案例。
《xx剧本杀训练营》的广告软文
但信息不对等是种常态。接收到课程广告的绝大多数人并不清楚这个行业的真实现状和发展情况,也并不知道一个顶级成功的剧本需要经过长时间打磨和放在线下试验。
很多人会天真地相信广告所说“剧本杀创作者缺口极大”、“0基础可以快速上手”,认为自己现在加入就是抢占了先机。显而易见,这种0元或几元就能学习课程的广告,就是种让你自认为“薅到羊毛”的套路。
通常,点击广告页面上的免费领取/体验后,你会被H5页面引导去微信关注某个公众号或扫描二维码添加一个个人微信号;这两类本质上没有区别,最终都是要让你与某个自称是顾问、助理或老师的人建立联系,并由他将你拉入微信群中。
体验几天后,你会被引导至付费购买高价课这个最终“被收割”的环节。拉你入群的那位顾问会在此时打鸡血一般推销课程,并告诉你此时是优惠价格,机不可失;同时微信群里可能还会安排几位扮作已购买课程的学员,进一步刺激那些还没付钱的人尽快下单。
从投放广告、留资加群到体验免费或低价课程后转化高价课,这其实是种再常见不过的营销玩法,甚至此前正规的在线教育公司也免不了以这种方式获客。而只是想套路你的xx课堂“路子更野”,你无法得知自称“业内大师”的这些人身份是否真实,课程正确性、准确性亦无法确认。
他们声称的直播课,可能只是从一些平台上拿来的免费录播课;接触你的那位顾问或老师其实只是销售人员,他们的任务就是引导你付钱;而你最终购买的高价课质量很难保证,但此时你已经无法退款。而这其实在剧本杀之外的其他领域也是百试不爽。
这些“机构”基本上是什么火就做什么——前两年“国漫崛起”被大众多次提及,各种平台上就都有“0元教你学绘画、学动漫”的广告;短视频流行开来后,“教你学视频剪辑”的广告就随之出现;今年上半年基金热潮,“0元教你投资理财”又层出不穷。
而「营销新引擎」在尝试摸清这些套路的时候,发现一个机构很可能会是以相同套路不停追逐热点:现在引导你关注的公众号叫“xx写作”,而以前这个公众号可能就是叫“xx财商”。而开头那家“0元学剧本杀写作”的机构,其背后公司旗下还有十多家公司,与之相关的公众号众多,其业务相当广泛,0元学绘画、配音等等。
以信息流广告拉新获客其实无可厚非,但鱼龙混杂,正常的营销策略也能在不少人手里变成了欺骗工具。在深挖“0元教你学”过程中,「营销新引擎」就发现还有一种常见套路——“打卡0元学,全额返学费”。
相比直接先以0元诱人入局、再抬价收割的套路,“打卡返现”是需要用户第一步先付出真金白银的,所以对原本没有学习目标的普通用户来说不算适用。但对于愿意给孩子报班买课的家长而言,情况截然不同:因为更在意课程的有效性,家长并不相信某公众号或某个微信群里的免费课程。
“打卡返现”的课程需要付费,但其价格会远低于一般课程,加之这些课程大多是来自于某个看起来极为正规的APP,可信度自然强。抱着“几百块钱先听一听“的想法,很多家长就这样下单了课程,带着孩子认真打卡。在家长们齐聚的微信群里,还有班主任热情解答疑问,每日发送鼓励。
但更大的“惊喜”等在后面。在你付费购买课程时,其实对打卡的具体细则并不清楚,而这就给机构留下了可钻的空子。其中一种,是将打卡规则设置的极为繁琐和严苛:打卡不是听完课就可以,还要做题;做题不是完成即可,还有达到指定准确率以上;甚至有些还会要求发朋友圈打卡并截图反馈。这些流程你只要忘记或漏掉一步,返现就不存在。
当然,还有更过分的情况。北京日报曾报道一款英语绘本阅读APP宣传“0元享终身会员”、“306天打卡全额退款”,但在之后APP开始频繁改版,不仅在提高打卡难度,同时还会弹出“提前返现精品课”页面,一旦点击同意就相当于将返现变成返课程。
此外,直接拖欠和失联的机构也存在,而疫情成了最好用的“背锅”对象。课程方可能会直接贴出通告称:“公司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已经没有能力发放奖学金”;“虽然扛过了疫情,但又遇到了突发事件,无法力挽狂澜”;“受疫情影响人力不足、系统奔溃,要重新进行打卡统计”……某英语课程APP发布的公告带着花样百出、你无法证实的原因措辞,平台看似态度诚恳地进行解释和道歉,但核心只有一个:别想从我这拿走一分钱。
而此时不明就里的人还会跳出来劝导家长:“几百块的就算了吧,孩子也确实听过课了,平台也不容易。”
虽然知道天下没有免费午餐,但“占便宜”、“赚大钱”这样钩子总能捕获不少人。凭借着成熟的套路和信息不对称,来无影去无踪的“机构”们,仍持续收割着一茬又一茬韭菜。
作者:吕玥,微信公众号:营销新引擎
相关工具
相关文章
相关快讯
推荐
用Deepseek写AI绘图提示词,像呼吸一样简单!
2025-02-19 16:12
你以为AI绘画是黑科技?其实早成了“路边摊生意”!
2025-02-19 10:15
Flux爆火,全网最全面最详细的Flux使用教程!
2025-02-18 14:19
用AI如何创作音乐,实战教学来啦!
2025-02-17 17:23
MidJourney让你秒变绘画大神,从零开始画哪吒!
2025-02-17 14:56
AI应用新境界:让人工智能成为你的得力助手
2025-02-14 15:45
AI短片革命:当创作遇上智能,人人都能成为导演
2025-02-14 14:53
AI狂潮下的人类职场:是失业危机还是进化契机?
2025-02-13 16:53
开启影视创作新纪元,效率提升 10 倍的神器来了!
2025-02-13 15:11
深度解析DeepSeek:当AI技术照进创作产业的未来
2025-02-12 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