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观察 > 中读俞力莎:内容付费以质取胜,AI技术将为行业提供更多可能

中读俞力莎:内容付费以质取胜,AI技术将为行业提供更多可能

新知榜官方账号

2019-11-18 15:16:42

2017年以来,以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纷纷布局知识付费。但如果要找一个传统媒体试水知识付费的标杆,那一定是中读。

作为《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5月推出的知识付费平台,中读推出的首个音频产品“宋朝美学十讲”,就因为其内容的精美、主讲阵容的强大,在朋友圈刷了屏,并成功出圈:先后推出了图书、视频产品等衍生内容产品。

自上线以来,自带“内容基因”的中读,将知识付费与深度阅读的结合做得有声有色,先后推出了“古典音乐大师课”、“了不起的文明现场”等多个精品课程。

“能否吸引读者关注,主要在于内容够不够好,而不是够不够新。”坚持“内容为王”的中读,也在过去的两年里,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的拥垒。截止目前,中读用户总数已达200万,其中付费用户60万。

作为传统媒体试水知识付费的典型,中读在内容服务领域的探索从未停止。尤其是今年以来,为给新的内容生产方式赋能,选择拥抱人工智能,已然成为中读一个新的发力点:牵手微软,将个性化语音定制技术运用到有声内容生产和知识传播中来;打造虚拟个人学习助理“中读君”,为读者提供私人定制式服务。

知识付费下半场,内容生产者如何后发先至;人工智能时代,“AI+内容”又有哪些新的玩法?带着诸多疑问,近日,《新知榜·专访》栏目组对三联生活传媒有限公司中读事业部内容总监俞力莎进行了专访,同你一起寻找答案。

图片1.png

中读内容总监俞力莎

坚持以质取胜 打造全链条IP开发生产线

新知榜:中读作为传统媒体入局知识付费有何优势?

俞力莎:和目前市场上很多知识付费产品和平台不同,中读因为脱胎于《三联生活周刊》,所以其“内容基因”与生俱来。

作为传统媒体,《三联生活周刊》创刊以来,积累了大量且优质的内容素材。通过知识付费的方式,我们可以将内容素材进行拆分、重组,从而形成一个个不同的单独内容产品。比如,我们积累的音频采访素材,以前这些音频只是文字内容生产环节中的一个要素,而现在,我们可以将音频采访直接给到用户,并作为产品形成收益。

新知榜:中读创立后,为什么首先选择做投入很大的精品课程?

俞力莎:你可以看到喜马拉雅,得到以及其他平台,他们已经推出了很多内容,在这种“输在了起跑线”的现实条件下,我们的思考是:拼量肯定拼不过,怎么在行业内快速证明我们的优势和存在感,最后我们决定以质取胜,打造原创精品课。

常规课程的形式是个人专栏,这种形式十分依赖主讲人跟平台的合作,如果主讲人哪天不干了,他手里的选题或许也流失了。但是精品课解决了上述问题,它是一种拼盘的形式,我们一般邀请10位左右的主讲人来共同完成一个选题。因为选题创意来自于我们内容团队,所以我们可以围绕选题去进行一个全链条式的IP开发生产线,你可以做音频,做图书、做视频……

比如,当初我们推出的第一个精品课“宋朝美学十讲”。我们聚焦于《三联生活周刊》两期的爆款内容“我们为什么爱宋朝”,邀请10位主讲人对宋朝历史进行讲解,形成10集700分钟的同名音频课,这是第一步。音频课上线不久,就有6家出版社找到我们合作,于是以音频课为本,内容再升级并产生新的图书。同时,优酷与我们进行版权合作,以“我们为什么爱宋朝”的IP加入传媒的新技术,将产品又升级为一个付费的10集视频产品。

图片2.png

中读和优酷联合出品的视频版《我们为什么爱宋朝》

新知榜:目前主流视频渠道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都推出了知识付费频道,主打视频课程,未来中读是否会推出更多自制视频课程?

俞力莎:我们跟优酷合作开发视频课,包括现在跟学而思网校合作,都算是一个尝试。但是,因为我们的主要业务是做音频,所以在视频业务这方面还是比较谨慎的。

会员模式打破用户消费瓶颈

新知榜:中读上线年卡服务以来好评如潮,特别是2018年春节期间,推出的年卡促销活动因太火爆直接导致后台崩了。近两年,各大平台也纷纷推出会员制,您怎么看待会员模式的火爆?

俞力莎:对于非会员用户而言,购买某个课程是基于自己确定的需求,比如想了解宋朝历史。然而,在很多情况下,用户可能不知道对什么感兴趣,即使知道,也难以激起对单点课程的消费欲望。

但是在会员模式的环境里,上述局限就被打破了。举个例子,我们过去买杂志,绝不是为了去看某一篇文章,而是想用杂志里面包罗万象的内容,去打开我们的视野、拓展我们的知识体系。回到中读的用户,他们来到平台学习,也不是为了某一个课程或知识点而来,他们需要一个丰富的知识平台。如果你是会员,在精准算法的推荐机制下,可以在平台找到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

图片3.png

中读部分精品课程

新知榜:说到课程,目前中读以人文类为主,未来是否会考虑在更多领域布局? 

俞力莎:现在的内容定位,还是人文类课程居多。为什么呢,因为人文类不仅是我们的优势,而且可以成为我们差异化竞争的一件利器。

首先,《三联生活周刊》就是主打人文内容,我们做了那么多年,这方面已经很成熟了。而中读的很多用户都来自杂志,我们自然要以人文类为主。

另外,很多平台上的内容都很杂,不乏一些成功学、职场刚需类课程,而我们有自己的重心,主打人文社科类课程,避免同质化内容的同时,可以形成我们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当然,我们也在拓展选题,但只是在主基调的基础上去丰富内容品类,比如我们也在做生活美学、音乐艺术等课程。

新知榜:那么,中读目前的用户有多少?从用户画像来说,是否也是主打人文类课程的重要原因?

俞力莎:目前中读用户总数大概有200万,其中付费用户60万。我们的用户,和得到、喜马拉雅等很多平台的用户有很大不同。我们的用户平均年龄会更高一点,大概是30到34岁,不是受到过互联网洗礼的那类人,这是我们最活跃的一个用户年龄层。

另外,他们的学历普遍较高,主要是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对深度内容是有很大需求的。所以,从用户画像来说,人文类依然是我们的头部选题。

中读君实现“私人定制化”需求

新知榜:今年中读知识大会上,中读计划打造一款虚拟个人学习助理“中读君”。能否具体介绍下这款产品?

俞力莎:还处于demo的一个阶段,正式上线时间未定。目前我们平台上的内容已经很丰富了,怎么去构建一个系统的学习计划,从而帮助用户实现有框架的学习,这是我们考虑的问题。我们想到了学习助手,也就是中读君。

图片4.png

中读君虚拟助手交互界面

有些用户打开中读app,他知道应该学习什么,但是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或者说不知道可以从这么多的角度入手。而通过“中读君”学习助手,可以为每位用户提供私人定制式服务。比如你对茶感兴趣,其实涉及很多要学的,包括茶叶茶产区的知识、饮用茶的方式、茶器物以及茶文化等,中读君可以据此构建一个很完整的学习图谱,用户就能按照学习图谱循序渐进地学习。

新知榜: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将给知识付费行业带来哪些改变?

俞力莎:AI技术必然会促进新的内容生产方式出现,继而产出更多衍生内容产品。就拿音频来说,传统的有声内容制作主要依靠人录音,需要发音人录制成千上万句话,录制往往需要耗时几个月,成本很大。

之前我们和微软合作,计划引进具有一键朗读功能的智能语音“微软晓晓”,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个性化语音定制技术运用到有声内容生产和知识传播中来。个性化语音定制系统只需很少的训练数据量,就可以训练出一个逼真和自然的人工智能声音,大大提高了内容的转化效率。  

新知榜:随着知识付费行业进入下半场,中读将如何保持活跃度与创新力?

俞力莎:我认为关键还是在于内容的创新、产品的持续优化。2017年,中读刚推出,我们发现很多10年前的文章,仍有上万的阅读量和上千的订阅。这证明优质内容的竞争力是很大的,能不能吸引读者关注,主要在于内容够不够好,而不是够不够新。

在产品方面,我们也一直在做优化。无论是文章的阅读,还是音频内容的接收,甚至是实体书店与电商平台,中读都在努力打通和优化各个环节,将各个入口关联起来,真正成为一个优质平台。

本页网址:https://www.xinzhibang.net/article_detail-719.html

寻求报道,请 点击这里 微信扫码咨询

关键词

中读 内容付费 AI

分享至微信: 微信扫码阅读

相关工具

相关文章

相关快讯

ChatGPT,Midjourney,文心一言,文心一格,bing新必应,Stable diffusion,文心一格,稿定设计,墨刀AI,mastergo,Adobe Firefly

短视频知识人物影响力榜

查看更多

新知榜独家 {{faTime.effecttime}}发布

总榜

人物 领域 粉丝数 影响力指数

{{item.manIndex}}

{{item.nickname}} {{item.field}}

{{item.fs}}

{{item.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