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观察 > 陈忻博士:中国的育儿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上)

陈忻博士:中国的育儿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上)

新知榜官方账号

2017-09-12 10:06:54

刚开始采访陈忻时,她给我的印象颇具学者之风。她的语速较慢,会采取严谨的词汇或是用很多专业术语。的确,她在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攻读完心理学博士之后,就一直致力于研究婴幼儿心理及行为,会做大量的实验,是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协会的会员。

直到陈忻自己也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之后,她渐渐上网参与一些育儿论坛的问答。她发现,很多父母会问一些问题,下面有些回答明明是不对的。比如,网上有人问自己的孩子已经多大了还不会说话,这样是否正常。下面就有人回复,没事!我们家邻居孩子四岁才说话,现在可聪明了。她实在看不下去了。陈忻认为早期干预是非常重要的,网络里充斥着大量这样的垃圾信息,是会耽误孩子的。

“我每一次回国都会做讲座,北师大,我读本科的母校,或是中山妇联这样的地方。很多父母会问一些问题,我看到有些回答明明是不对的。或者是前段时间这个问题出现了,过两天又有类似的问题。在中国,育儿的这条路还有很多要走的地方。” —— 陈忻

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育儿问题,根据陈忻老师观点整理。

1、帮助孩子认识情绪

我的孩子三到五岁时,我们准备了一个本子,让孩子把当天印象深刻的开心的或不开心的事情,记录下来,可以我写,也可以他们写,可以写,也可以画。

我们回顾「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这是怎样的情绪呢?后来你感觉好点了吗?为什么?或者我们是怎么做的?」我们只是记录,对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不做评判。

1.png

我有两个儿子。刚开始学游泳的时候,大宝不敢把头放到水里,看到弟弟把头放到水里还很不高兴。

回家我们就写日记,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感受,有点害怕,有点受挫折,看到弟弟会了可能还有点羡慕和嫉妒。

我只鼓励他说出感受,但是我并不评论这样的感受不对或者你不应该这么觉得。

大宝说出来以后我能感觉他的心情好多了,然后我讲自己小时候的事:「是啊,妈妈能理解,妈妈小时候刚开始学游泳的时候,也很害怕呢。还有哦,妈妈小时候学骑车,学了很久还不会,很受挫折,都哭啦。后来练习啊练习,终于学会了。」

当他终于突破地把头放水里后,我们也写日记,他当然是觉得高兴,激动和受鼓舞。

父母要帮助孩子定义情绪,比如说,「你脸红,挥拳头,你是生气了」。帮助小朋友慢慢了解自己这种情绪是生气,慢慢帮助孩子学习用语言表达情绪,或者用合适的行为来表达。

大一点的孩子,三岁以后,孩子可以使用语言了。我们可以逐步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自己的感受。当孩子感受到某种情绪的时候,他的感受可能是模糊的。不确定的东西让人觉得很难控制,无法处理。我们成人也是如此。

当我们帮助他/她用语言描述的时候,他/她会明白,原来这个感受是有定义的。这样他/她知道情绪是有边界的,就能减少不确定感,觉得是可能控制的,处理的,是生活的一部分。

用语言去表述情绪,可以比较快地帮助孩子从不安的状况中恢复平静。

2、认同孩子的情绪

小宝四岁多的时候,我有一次去幼儿园接他,老师把我叫到一边,讲述发生的事情:

她说中午睡觉起来,小宝突然哭了。老师非常好,先接纳他的情绪,把他抱住,拍着他的背,说出他的情绪:「小宝,你很不高兴啊。」小宝哭了一会,他自己就说了:「我想妈妈了。」

老师如释重负地说:「哦,你原来是想妈妈啦,那你可以早点告诉我。前几年,老师的爸爸去世了,老师想爸爸的时候也会哭啊。但是,你猜怎样,我哭过之后,心情就好多了。」

小宝说:「是的,我哭过以后,现在感觉也好多了。」然后他就去玩了,整个下午这个问题再也没困扰过他。老师自己也跟我说,很神奇,她说,孩子好像只是想让他的情绪得到你的认可,和理解,然后他就没事了,就去玩了。

2.png

为什么我们要认同孩子的情绪?因为如果你不认同他的情绪,他可能觉得他不应该因为想妈妈而不高兴,由之产生内疚感,想妈妈伤心再加上内疚,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就很难安慰。他听到老师一个大人想爸爸会哭,那很正常,他会接受自己的情绪,很容易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无条件接纳不是什么都接纳,而是,无条件接纳你的感受,有规则接受你的行为。

小朋友往往在生气或者遭受挫折的时候发脾气,推别的小朋友,扔玩具等等,如果理解这些情绪的同时容忍这些行为,孩子会认为这样表达情绪,宣泄情绪是对的,他不能学会控制情绪,而且在类似的情况下会继续使用这些不恰当的方式。

所以父母必须要让孩子明白:我理解你此刻的感受,可是,你打人、扔玩具是不对的。打人伤害了别人,扔玩具会破坏东西。

很多时候只要我们对孩子的情绪表示理解和认同,他们就能平静下来。但也有些时候,仅仅进行情绪认同还不够。我们需要启发孩子思考,尝试解决问题来疏导孩子的情绪。

孩子心爱的玩具坏了,哭闹不已。有些父母会不耐烦,一个玩具有什么了不起的,别哭了,再去买一个。

可是家长也许不理解孩子的心情,他对玩具是有感情的,你买一个新的并不能代替他对旧的那个的感情。

这个时候我们要理解他:玩具坏了你很伤心,来,到妈妈这里哭一会儿,我们想想办法接下来怎么办。孩子的感受得到父母的认同,就会慢慢平静下来。然后我们可以说:这个玩具这个部分坏了,说不定还能玩呢。

也许孩子会自己找到办法:对啊,这个功能坏了也没关系。我可以玩其他的功能。或者,我可以当别的东西来用。或者,让爸爸看下,能不能一起修好。当他开始思考的时候,他的情绪就已经被排解出去了。

3、帮助孩子疏导情绪

特别要注意避免的问题:很多父母有一个共同的疑问:我有时候认同孩子的情绪,反而孩子更委屈了,没玩没了地闹啊,怎么办?认同情绪这个办法没有用啊。

我们认同孩子的情绪,是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绪,慢慢冷静下来。如果你的认同不能让他冷静,那就要想一想,你的认同是不是恰当。

有个孩子最喜欢粉红色,游戏结束,老师发小玩具,只有一个粉红色,没有发到她。她就很不高兴,发脾气。

爸爸尝试去共情,说「老师没有办法给你最喜欢的颜色,所以,你很不高兴,我很理解你。」 他认为他这样做是认同情绪,结果孩子更加不依不饶,闹得更凶了。

其实这个爸爸在认同情绪的时候,不知不觉地代替孩子归因了:因为老师没有给你,所以你不高兴。

孩子本来可能只是因为她喜欢粉红色,别的孩子拿到粉红色了,她没有,所以很不高兴,并没有想到是老师没有给她。

爸爸这么一找原因,她就觉得更加有哭闹的依据了「谁让老师不给我粉红色?她不给我,我就要很生气,我就有权利生气。」然后就越闹越厉害,无法平复心情。

这是我们特别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表示认同情绪的时候,不要以大人的方式去替孩子归因。

如果换一个方式说,「宝宝,你喜欢粉红色,这次你没有得到,很不开心呢。」我们只需要纯粹地对她的情绪表示理解就可以了。

父母可以启动孩子去思考,「宝宝,我知道你这次没有得到粉红色的玩具很不开心。不过你想想,你们班级有这么多人,乐乐、笑笑也喜欢粉红色,他们也没有得到粉红色,他们会怎么想呢」?

孩子也许想:我没有得到,会这么不开心,那别人也一样啊。那就轮流吧,今天给乐乐,明天给笑笑,后天就是我啦。

所以父母可以给她机会和时间,让她思考是否还有别的办法,当孩子开始思考怎么解决问题的时候,她的情绪已经平复下来了。不要小瞧孩子,有时候他们会有出成人意料的解决方案。

还有时候,让孩子改变看法来疏导自己的情绪,给他多种选择,他就不会钻牛角尖了。

大宝三岁的时候刚学会骑三轮车,幼儿园有四辆三轮车,他最喜欢红色的那辆。每次户外活动,他一定要红色的那辆,如果别的小朋友先骑走了,他就哭啊,闹啊。

老师说「你很喜欢三轮车,三轮车很好玩。」认同他的感受,让他平静下来。

「三轮车好玩,你看那个滑梯也很好玩,不相信你可以去试试看。」孩子就去试试滑滑梯。

他喜欢骑三轮车,并不代表滑滑梯不快乐。经过几个星期老师坚持提醒,大宝已经不再有拿不到三轮车就哭闹的现象了。

先去认同他的情绪,照顾他的感受,然后帮他解决问题,让孩子觉得,我没有拿到车也没关系,我还有别的选择。

想象一下,如果老师不关心情绪,只纠正行为。拿不到红色三轮车就哭闹,行为问题,去面壁5分钟。这样的方式导致的最终结果会截然不同。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孩子,所以当你想进行情绪引导的时候,不要拘泥。我们需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个性,喜好,兴趣等等,把一些技巧重新整合,灵活运用。

凡事过犹不及,也不需要时时刻刻去认同孩子的情绪。

有的孩子跟别人玩,抢玩具没抢到,哇哇哭的时候,妈妈就不用去共情了。这个时候,跟他讲明规则,和别人玩,要别人的玩具,需要用嘴巴讲,而不是动手。

3.png

有个妈妈说,有一天晚饭,家里吃鸡翅,孩子非要吃鸡腿,哭闹起来。妈妈还在不停地共情「宝宝我知道你很想吃鸡腿,你吃不到鸡腿很伤心。」这种情况,直接说就好了,很抱歉,宝贝,今天只有鸡翅。

本页网址:https://www.xinzhibang.net/article_detail-63.html

寻求报道,请 点击这里 微信扫码咨询

关键词

亲子 育儿

分享至微信: 微信扫码阅读

相关工具

相关文章

相关快讯

ChatGPT,Midjourney,文心一言,文心一格,bing新必应,Stable diffusion,文心一格,稿定设计,墨刀AI,mastergo,Adobe Firefly

短视频知识人物影响力榜

查看更多

新知榜独家 {{faTime.effecttime}}发布

总榜

人物 领域 粉丝数 影响力指数

{{item.manIndex}}

{{item.nickname}} {{item.field}}

{{item.fs}}

{{item.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