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观察 > 大家都去看嘻哈了,为什么我还在听《史记》?

大家都去看嘻哈了,为什么我还在听《史记》?

新知榜官方账号

2017-08-29 15:39:48



豆瓣时间中的知识付费产品,与平台多年的品牌调性极其相符。文艺+文化的高端定位,让所有渴望在喧嚣时代寻找宁静、有品位生活的受众们,可以随心所欲和领域大咖们近距离接触。“听理想 声音的教养”是栏目的理念,让我们在不同的声音里收获知识,变成有理想有教养的人。由杨照老师主讲,白岩松、俞敏洪、梁文道等文化界名人纷纷背书的历史付费课程,究竟隐含着怎样的深意,让所有人初听就会欲罢不能?

 


古书中的经典 历久弥新


杨照老师的声音一响起,瞬间令浮躁的心情沉稳下来。预览的流畅和用词的优美不愧是学者风范。关于《史记》 ,老师没有做过多的陈述,而是将经典书籍定义成“经过了时间的剖析仍能流传下来的古书”。诚然,在时间面前,一切都要接受严格的考验与检验,才会在流传后,拥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那些被我们称之为经典的旧书,当然不仅仅是旧书,我们可以透过来自千年前的叙述,看见我们的先人在面临种种生活和环境问题时所作的决策。之所以生活在现代的人会被如此久远的人和事吸引,是因为作品内部交织着一些人类共同的、有普遍价值的东西,可以在任何时候引起全人类的共鸣。


所以,传统经典读物能够让我们离开自己有限的视野,离开我们如此熟悉的现实,去体会和感受不一样的人类经验,在异时空的当下还能够感受到共通的东西。在年少时准备历史考试的时候也许不曾思考过:从历史中,我们应当学到的是先人看待历史的态度以及书写历史的方式。

 

 

读史之前 先选视角


历史究竟是什么呢?它与我们的现在,又有什么关系呢?杨照老师期初引导我们思考的,就是这样一个本质性的问题。我们以为历史就是一个个的事实的堆砌,但这样的想法想染存在不小的问题。如果我们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将历史事件一一背下,考试结束后就不再 但这有问题:我们认为历史是背诵的为了应付考试,等不需要考试的时候就不再记得,那 历史对于我们便毫无意义。


司马迁看待历史绝对不是用这种方式,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史观”这个概念。史观,即事实与事实的关系,当人们认为历史只是事件的集合时,就没有史观存在的空间。杨照老师告诉听众,历史不是what 而是how和why,它包括个人与自我的和解、个人与集体的互动沟通、事件和人类行为间的因果、集体和个人为了达到某一目的采取的行动等,都在历史的长河中循环往复。这些看似散乱的过往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联系?找到了这些联系,我们就会对人类的各种行为,有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历史才会对当下的生活有所启发。

 

 

重合核心 不凡的绝唱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们只知道司马迁人生坎坷,却没有细细品味他用生命书写的绝唱般的《史记》。从《史记》中我们清楚地了解到司马迁对于历史的态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究天人之际”。对于人的行为,要有一个分辨。明白什么是人自己意志和行为可以操控的 ,什么是人无论如何努力也不能改变的,这是一种历史赋予我们的终极智慧领悟。所以,要公平的评价一个人或历史人物,就要区分天和人这两个因素在事件中起到的不同作用。


“通古今之变”。在时间之流中,不仅要看到单一的事件,还要将这个事件所在的时间线拉长,看一看群体的行为在这个时间线上是否有一定的行为模式,这就是“通”的含义。掌握了这个模式,我们也就超越了自我的认知范围,超越了时空。


“成一家之言”。对历史的理解,每个人都各不相同。司马迁认为,如果一个史学家不能从历史中看到更加宏达的东西,也不能提出属于自己的观点和理论,那他就没有任何资格成为一名史学家。人云亦云是不可取的方法,如何从历史中看到庞杂的、长远的发展模式,才是一个史学家对历史最深的理解与诠释。杨照老师的课程中,就是要让听众从司马迁的角度,重新认识《史记》,重新解读历史,用不一样的眼光审视我们自己乃至人类社会的历史。



本页网址:https://www.xinzhibang.net/article_detail-58.html

寻求报道,请 点击这里 微信扫码咨询

关键词

文化 喜马拉雅FM

分享至微信: 微信扫码阅读

相关工具

相关文章

相关快讯

ChatGPT,Midjourney,文心一言,文心一格,bing新必应,Stable diffusion,文心一格,稿定设计,墨刀AI,mastergo,Adobe Firefly

短视频知识人物影响力榜

查看更多

新知榜独家 {{faTime.effecttime}}发布

总榜

人物 领域 粉丝数 影响力指数

{{item.manIndex}}

{{item.nickname}} {{item.field}}

{{item.fs}}

{{item.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