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观察 > 育儿专家陈默:如何做不焦虑的家长

育儿专家陈默:如何做不焦虑的家长

新知榜官方账号

2017-08-08 14:33:47

陈默的桌子上,10000多张单子已高高堆成一座小山。这是每位来咨询中心的访客都要填写的心理咨询记录单。在近20年来,她开展了10000多人次心理个案咨询,给无数个家庭解决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问题。

新知榜问这位经验丰富的教育心理专家,对自己孩子的育儿经。“其实就很平常。我觉得他们来到人世,就算来看看太阳,看看月亮,也是可以的。”陈默淡淡地说。

周俐君采访

焦虑的家长造就了焦虑的孩子

独生子女具有与日俱增的孤独感,孤独感的副产品就是容易脆弱。

竞争社会,家长、老师的焦虑感染了这一群孩子

所以,孩子们慢慢滋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陈默有一个“第三只笼子”理论。

假设把老鼠放在笼子里,笼子外面装一扇门,踩一下门就会有食物送进来,老鼠会怎么做?会一直踩。如果有第二只笼子,踩一下门就电击一下,老鼠会怎么做?不踩了。再假设有“第三只笼子”,踩一下是食物,再踩一下是电击,老鼠会纠结——到底该不该踩?现在的孩子,家长对他太好了,就像食物;但同时给他压力,就像电击,他们如同活在“第三只笼子”里。  

为何近年来“问题孩子”这么多?陈默也在思考。在她看来原因只有一个:现在的孩子和以前不一样,孤独感很深,现实感很弱,容易无端伤感。他们普遍住在高楼公寓里,常常只在电脑的虚拟世界体会现实,在真实的世界里反而有虚拟感,难以承受竞争激烈的环境,以及家长过高的要求。如果是曾经遭受过打击或有创伤性经历的孩子,还易产生轻生念头。

多年咨询中,陈默发现一条规律:不少情绪性学习困难的孩子,背后总有位焦虑的家长。

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三的孩子来找我咨询,他们所有的症状都是一样的:到了高三不投入学习,整天看手机,整天看小说。你问他想不想考大学?他回答,想,还要考好的。那为什么不投入呢?因为他们焦虑不堪。我只要说一句话他们就会淌眼泪,我说:“你可能考不到你觉得理想的大学,然后你会觉得实在对不起你的家长,他们对你太好了,是不是?”孩子们一听眼泪就淌下来。

1.png

Q:从你接触过的案例来看,孩子的心理问题历程变化?

A:80年代孩子的心理问题可能就是玩和学习的冲突,但后来不一样了,90年代以来,在物质不缺失的情况下,孩子会越来越感到孤独。第一,他们都是独套公寓里的独子。独套公寓里的独子有什么样的人生感受呢?你可以去试试,到春天的时候,买一只刚刚生出来的小鸡,养着它,给它好吃好喝,你看看是不是两个礼拜以后小鸡就死掉了,因为小鸡也会孤独。现在的孩子带着天生的孤独感来到这个世界,那么孤独会有哪些麻烦?第一,人一孤独,无端伤感,莫名其妙流眼泪;第二,人一孤独,思考力就变得非常强,所以麻烦就来了,既不思考吃,又不思考穿,他就过早地思考了一个终极问题--最高哲学问题--“我存在有什么意义?”我们现在的孩子,连四岁的孩子就会在那里发呆了,你不知道他小脑袋里想什么。一旦人有这种问题,痛苦就伴随着他了。所以我们教育面对的问题是我们得知道这些孩子是什么人,才可以有方向。

给孩子轻松的环境

曾经有一次有个重点中学高中的学生,她带了一个手机给我们看,她说,“老师,我们在玩这个东西”,我一看吓一跳,玩什么?一人割自己一刀,很好玩吗?这种行为我们怎么理解?这就是现实感缺乏的表现,他必须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真实的存在。可惜,我们教育者全然不知。我们只知道他的成绩上去了还是下去了,而成绩下来有太多的因素。我们一定要了解我们的孩子,这些都是他的内心的一些痛苦点。

Q:父母如何着力改变?

A:首先母亲一定要克服焦虑,因为很多妈妈经常是不停在说考试,比如月考考完了,接下来就说期中考试,期中考试考完又说下个月考、说期末考试,张口闭口不停在说考试,这实际上就是制造一种焦虑的气氛,这是很感染孩子的,不应该这样做。

一次有个学校把我叫去,一个教室里都是初一的孩子,还有一个教室是他们的家长。我先进学生的教室问初一的孩子,说同学们问你们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要学习?有学生回答,为我老妈。我说那不为老妈还为什么?又有学生回答。因为九年义务教育不完成为教育局要找他。我来到隔壁家长的教室,说我刚从你们孩子的教室里出来。在座的家长,我刚才的问题你们怎么回答他?我让一个学生的爸爸说,学生的爸爸回答,我会跟他说你要好好学习,因为现在社会竞争很激烈,你要参与竞争就一定要努力好好学习,因为好好学习才能有好的文凭,有好文凭才会有好工作,才会有好日子过。我说如果你的孩子问你什么叫好日子,如果这个爸爸说好日子就是有房有车,那孩子会说我现在都有了。我说为房子和车子读书是你们这一代,不是他们这一代。

Q:要给孩子轻松的环境,如何做才不会过头反而变成溺爱?

A:孩子的教育有几种模式:严厉性的父母,这样的孩子守规则,但是没有创造力。放任性的父母,特别是父母做生意的,孩子物质能满足,但是精神不能满足,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与父母不亲密,也发展不好。溺爱的父母,生怕孩子有一点点不高兴,特别是年纪大的父母。这样的孩子变成洞里老虎,且极度依赖。长大后很善良,不会害人,但是没出息,太依赖。心理学有个要求,对于低龄的孩子,要有延迟性。比如孩子要买文具,你不要马上买回来。你说等妈妈哪天路过文具店去给你买。孩子要吃苹果,你不马上给她拿,你说妈妈先去洗衣机把衣服洗了再帮你拿。例:心理学实验,给小孩子一人一粒巧克力,说老师待会回来,如果巧克力不吃的,老师会给你再加巧克力。老师走后,大部分孩子就吃了,少部分孩子能够自己克制住,等待老师回来。跟踪调查下去,这些等待的孩子将来都成为精英。另外,还有一个民主性教育,比如你和孩子商量,是否需要去请家庭教师。这种民主性教育下的孩子将来很有出息。

上海的教授到美国教授家里做客,美国教授的大儿子是很年轻的教授,小儿子是搞园林的,他从小喜欢。上海教授就一直表扬大儿子,年纪轻轻就成为教授了。美国教授觉得很奇怪,为何你不表扬我的小儿子。我们觉得小儿子做得很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得很好。

Q: 怎样的母亲才能养育出好孩子

A: 能平衡等边三角形关系。这样的母亲要能满足下面三个条件:母亲要大气的。大气一是指可以和孩子讨论绿豆、天下事、关怀民族问题的母亲,二是指母亲有真正大度的胸怀,能接纳亲属,有爱心的大度的母亲,和学历无关。母亲要自然的。凡是把事情做过头的就不是自然的母亲。现在很多孩子面对的就是不自然的母亲,妈妈讲的都是正面的东西,积极的东西,妈妈的成功,但是妈妈做的事情是不自然的,比如说妈妈是如何对待爸爸的亲属的。这个孩子的内心是分裂,不知道是看得起母亲还是看不起母亲。妈妈既要告诉孩子自己的成功,也要告诉孩子自己的失败。妈妈既要告诉孩子人生的不容易,也要告诉孩子社会的不如意。让孩子觉得这些都是自然的,而不是听到完美的,看见不完美的。母亲要轻松的。母亲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如果母亲本身有抑郁症,经常发脾气,无法情绪失控,那么没法养好孩子,因为孩子始终生活在忐忑不安中。现在除了要提倡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也要给孩子轻松的心理成长环境。

育儿书和老人的教育矛盾

Q:与老人同住的孩子教育方面的矛盾如何解决?比如孩子喜欢玩米,老人不赞同。孩子晚上要出去买东西,老人骗孩子说外面的店已经关门了。

A:父母首先要自己想清楚,孩子的问题是否有边界,如果是没有边界的,那么就让老人学习,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如果有边界的,那么私底下和老人说好,生活听老人的,教育听父母的。那么遇到这种问题就要和老人说好,然后让老人照做。

Q:我学过很多育儿书,但是发现行为没有效果。比方晚上很晚,我好好跟她讲,她不肯睡觉。但是阿姨跟她说外面有大灰狼要把你吃掉,孩子马上就睡了。所以我比较困惑,这些理论怎么和实战经验相结合?

A:你根本把自己的实战机会让给阿姨了。一个孩子晚上妈妈陪着睡觉很重要的,特别是3岁以内,这个权利不能给别人。你既把这个权力给了别人,又想得到运用这个权力下的东西,这是不可能的。晚上是人最恐惧的时候,特别是小生命,她最需要母亲,然后你把这个权力又让给保姆了,怎么行。做妈妈再累也要晚上陪孩子,辛苦三冬三夏。

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你也应该在成长的路上

Q:孩子家里很活泼很好动,幼儿园老师反映很安静,拘谨,不活泼。

A:洞里老虎,家长特别是老人注意不要保护过度。 

Q:幼儿园孩子在幼儿园吃饭拿第一名,回家吃饭很慢,最后还要妈妈喂。妈妈问他,他就说因为幼儿园为了拿第一,所以太累了,回家要妈妈喂。老师反映孩子自尊心很强,样样要拿第一,挫折教育不够。

A:吃饭两面派很正常,外面有压力,回家来释放。其实你的孩子样样要第一,一定是家长平时的言行举止已经让孩子感觉到了。其实这也好的,让孩子努力向上,但是不能过度。万一将来做不到,就要出问题了。解决办法是家长要改变观念,多关心孩子是否健康,别人学得会的东西,我孩子是否能学会。孩子是否有探索精神,孩子喜欢啥。多看看科技馆,多探索。少说哪个同学做啥啥了,少去关心别的孩子做啥。也和幼儿园老师打个招呼,不要太鼓励了。

Q:大班的孩子老师反映控制不住自己,一个孩子调皮,他也跟着调皮。

A:这个很正常,是这个年龄的正常反应。不要听老师的,幼儿园老师希望孩子最好都是木头人。

Q: 老师对孩子产生负面评价怎么办?

A:小学阶段,妈妈要做一块橡皮,把老师的负面影响擦掉。老师说的负面评价,妈妈对孩子要说那是老师失控了,妈妈最了解你,妈妈认为你很好。学习是长跑,是马拉松,谁跑到最后还不知道。小学老师有个特点,你去问他小孩子好不好,他都说不好的。老师不来找家长就好了,有事老师会马上找家长的。老师看学生肯定看不顺眼,你想50岁的人看7-8岁的孩子肯定是看不顺眼的。如果老师找家长,那么家长一定要穿上铁马夹,把老师说的话全部都扛在自己身上,对小孩子说老师说你很好,就是有一些小瑕疵。现在有很多老师非常焦虑,妈妈不能做老师的帮凶。如果你一旦作了老师的帮凶,那么你的孩子会变得很焦虑,因为孩子都希望做一个妈妈眼里的好孩子,但是由于他年龄段的特点,他做不到,那么他就会焦虑。孩子的成长需要等待,只要你有好心态,你的孩子就会笑到最后。

陈老师有年夏天曾遇到四个孩子,一个是市委领导家庭,一个是大学教授,一个是集团公司老总,一个是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这四个爸爸的四个儿子,两个名牌高中,两个名牌大学。四个孩子都很聪明,但是读书都不及格。这四个孩子只要爸爸一出现,就会低着头,很怕爸爸。而四个爸爸是如何教育儿子的呢,就是通过讲自己是如何如何成功,这样反而给孩子更大的压力。老总说我的儿子应该是怎样怎样的,这样儿子心里就想做你的儿子真倒霉了。教授家庭学历都很高,连奶奶都是硕士学历,后来儿子承受不了这样的背景压力,儿子考了三流大学,天天打游戏,后来自杀了。有时候家长要做一个有通透里的人,当孩子有个行为出来,家长要静下心来想想行为的源头是啥。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很有教育别人的资格,非常坚持自己的理论,很难改变。当时陈老师就问他,你父亲小时候怎么管你的,他说有6个兄弟姐妹,父母啥也不管。陈老师就说因为你父亲从来不管,所以你能成为党委书记。而你的儿子成为不了你,因为他有一个和你的父亲不一样的父亲。

Q:后青春期16岁以后该如何注意教育问题?

A:16岁很搞的,关键是孩子能不能找到自己长大的证据。他是一棵树,上面的天花板,那么他穿透不了,一直压抑,穿透不了,不能往上长,就会长歪了。父母不能做天花板,要做一张纸头,要平等对待,让他穿透,去长成大树。

我们来看他们还有一个特征,个性化要求非常高。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你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你是沙漠里的一粒沙”,现在的孩子是“我来过了,雁过留声,你们怎么可以不知道我过?”他必须要展现个性。那么我们的教育允许吗?设计出来让他展现个性的平台了吗?我们班级的班会课是不是提供了呢?

有一个孩子跑到我这边,说他就是非要留长头发,穿花衣服,校服到门口就脱掉了,结果教导主任跟他说,要不剪头发就不要来。后来我打电话给他班主任,我说,“你知道吗?这个孩子的动漫知识,我连做他的学生都不配。你把一节班会课给他,让他展现一下做好的PPT,我相信他从此就会改变。”

不要让夫妻关系成为孩子的负担

Q:当家庭夫妻关系出问题后教育子女需要避免什么?

A:当家庭夫妻关系出问题后,很容易出现拉拢问题。比如母亲跟女儿说父亲的坏话,无非想女儿面前表达自己付出很多,而父亲啥也不做。拉拢子女并且诋毁对方。这样家长讲得越多,孩子越痛苦,因为家长讲的话。孩子都会理性地接受。但是孩子很痛苦,因为这个不好的人,是孩子的家长。

女儿抑郁很多年,已经工作了找到陈老师。他的父亲很不好,确实是坏人,已经在监狱里。母亲一直跟她说父亲很不好,而且母亲改嫁后继父也说她的亲生父亲不好。这个女儿一直抑郁,到后来甚至不能上班。陈老师对女儿说,你能不能做件事,去监狱看看爸爸,她从初中开始就没有再看见爸爸了。女儿说我不能去看他,她是坏人。陈老师说坏人是法律评价的,子女对父母的评价只有一个,那就是他是你的爸爸。你不要对你的父亲有任何的附加条件,这所有的附加条件都能被一个条件所抵消,那就是父亲把你带到了这个世上,给了你生命。如果一个人能够认清这点,父母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这就足够了,这样的话很多对父母的怨恨就能消除。陈老师建议她去监狱看爸爸,并且如果可能的话,跟爸爸说,出狱后她来养他。看爸爸会怎么讲。因为陈老师发现她内心非常非常渴望父爱,因为她一直缺失父爱。他去看爸爸,父女俩抱头痛哭。父亲一直在忏悔,说他到这地步是她母亲如何如何挑剔造成的。女儿头一回也听到了母亲的不好的地方。离开监狱的时候,女儿像是换了个人似的,轻松多了。一个人的基础幸福感是建立在接受双亲的基础上。

Q:当家庭夫妻关系出问题后教育子女需要避免什么?

A:当家庭夫妻关系出问题后,很容易出现拉拢问题。比如母亲跟女儿说父亲的坏话,无非想女儿面前表达自己付出很多,而父亲啥也不做。拉拢子女并且诋毁对方。这样家长讲得越多,孩子越痛苦,因为家长讲的话。孩子都会理性地接受。但是孩子很痛苦,因为这个不好的人,是孩子的家长。

Q:孩子10岁,常问我更爱爸爸还是更爱我,如何回答?

A:恋母情结。画等边三角形给她看,这样的关系最牢固。

Q:到底什么对孩子成长有益?

A:孩子成长的真正的养分实际上就是爱。有很多成功的父母,能给孩子很多的东西,但是孩子感觉这并不是爱,而是父母自己的需要,需要孩子成为为父母想要的那种孩子。要让孩子感觉到充分的爱。爱就是无条件的接纳。陈老师常问家长,你有没有这样的心态,哪怕孩子是个脑瘫儿,你也会好好地养大他。如果你有这种心态,那么为何你会因为孩子的成绩不好而不能忍受。这样就会给孩子一种感觉,你爱他是有条件交换的。你爱他,一定要他好好读书,成为好学生。小孩子的心理是这样的,他挑衅你,他就做坏学生,看你是不是还继续爱他。如果你不爱他,那么他就想你的真面目露出来了吧。所以家长很关键的就是你能不能接受你的孩子就是平庸的,但是他平平静静,没有灾难。如果你有这样的心态,那现在就不会过度焦虑。

*陈默,上海市心理协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96年起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接触过从幼儿、小学、中学、大学、职场青年大量疑难心理个案。著有书籍《孩子,你怎么了》。在喜马拉雅FM开始音频付费课程《如何做不焦虑的家长》。

4.png

本页网址:https://www.xinzhibang.net/article_detail-39.html

寻求报道,请 点击这里 微信扫码咨询

关键词

亲子 喜马拉雅FM 教育

分享至微信: 微信扫码阅读

相关工具

相关文章

相关快讯

ChatGPT,Midjourney,文心一言,文心一格,bing新必应,Stable diffusion,文心一格,稿定设计,墨刀AI,mastergo,Adobe Firefly

短视频知识人物影响力榜

查看更多

新知榜独家 {{faTime.effecttime}}发布

总榜

人物 领域 粉丝数 影响力指数

{{item.manIndex}}

{{item.nickname}} {{item.field}}

{{item.fs}}

{{item.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