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观察 > 旭岽:不务正业的主持人玩科普,节目播放了1500万次

旭岽:不务正业的主持人玩科普,节目播放了1500万次

新知榜官方账号

2017-08-01 13:29:15

2014年,网络电台刚刚兴起,旭岽个人创意的科普节目《原来是这样》在喜马拉雅FM上试水播出。短短两期,迅速突破十万点击量。时隔三年,旭岽依然在这个平台上,以周更的时间单位,分享一直以来他最想要分享的内容。作为一个没有团队来运营,单纯靠着自己的爱好和专业经验来操作的科学普及类节目,《原来是这样》的收听量已经累积达到了1533万次,拥有20万固定粉丝。

在《原来是这样》、《极客秀》的基础上,作为天文学的“骨灰级粉丝”,旭岽又和志同道合的上海天文学会副秘书长施韡联手推出了专注于天文学领域的付费精品类节目《天文原来是这样》,在国内首家第三方知识付费内容评测榜单——新知榜上,跟高晓松的《矮大紧指北》《蒋勋细说红楼梦》等内容共居文化类前十。

不播情感鸡汤,不做技能教学。他想专注的事情只有科学。作为电台主持人,在这个领域里,他似乎游刃有余。到底这个科学节目为什么能被那么多人接受?他聚拢高黏性粉丝的秘诀又是什么?

1.png

“躺在银河下的时候,看着满天的繁星。你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就是自己特别的渺小。可能地球上所有的沙子加起来都不及宇宙中星星的数量。但是宇宙那么复杂,都能用一些非常简洁的公式来描绘,这就是天文的魅力了。”

——《天文原来是这样》主播旭岽

那个爱看《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成了主持人

那时上海的夏天好像还没这么热。

周围的男孩子都扎着堆玩着圣斗士星矢的模型,或是旋转陀螺。六岁的旭岽趴在家里,铺着大大凉席子的床上。捧着一本《十万个为什么》津津有味地看。为什么萤火虫会发光?为什么星星会眨眼?为什么星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为什么我有两只耳朵?

多彩浩瀚的科学世界,在这个午后,在一个六岁小男孩的心里,慢慢地打开了它的神秘之门,透出光来。

他对科学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初中和高中,代表着学校去参加一些生物、化学竞赛,拿些大大小小的奖回来。跟小时候那本十万个为什么,放在同一个柜子里。由于学业上的成绩突出,学校又派他去参加一个主持人大赛。在一群“艺术特长生”里。这个擅长自然科学的小男孩,不唱歌、不跳舞,反而说不清楚理由的脱颖而出了。

那时他想,咦,这个我也可以的。其实好像做主持人,也蛮有意思的?

大学毕业后,进了市级电台。

对于很多学习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来说,这是一份值得艳羡的工作。从未忘记过那个“科学梦”的旭岽,对自己的定位就是想做科普节目主持人。可能由于受众相对会较少,而且基于严肃的科学题材,趣味性也很难做的比较丰富等原因。整个上海的传统电台没有一档关于科学类的节目。他那时已经在大学接受过完整的播音主持训练了,但是当他字正腔圆,专业地处理着重音、停连,播着新闻的时候,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在传统的平台里面做节目,节目定位的本身会有一些限制,做的内容可能没有办法完全做的很“尽兴”。播完节目,关好话筒,收拾好耳机,准备下班的新闻主播旭岽想:有没有办法,可以满足我做节目的“瘾”?

2012年之后,喜马拉雅FM等一系列网络电台慢慢开始兴起。

旭岽晚上刷朋友圈,无意间翻到一个不是播音专业的朋友,发布了自己的电台节目。虽然只是一个不到十分钟的心情独白。他一下子兴奋了,原来还可以这样做一档广播节目。可以完完全全属于我自己的。旭岽独自选题,策划,找电台的搭档做嘉宾加入。“就是玩儿,如果有几百人来听,我觉得已经很高兴了。”

他终于拥有属于他自己的科学节目了。

“在电台,一档节目覆盖收听的人群可能会有几十万人。但是听众和我的互动是非常非常少的。我分不清这是平台的听众还是我的粉丝。而这个节目,哪怕只有几百个人,但是这几百个人就是冲着我来的呀。我们会不会有一个很好的互动呢?”旭岽这样告诉新知榜。

在《原来是这样》里,第一期节目《2B铅笔的秘密》听众有一两百人,旭岽很满足——原来真的有人来听他一直想要分享的这些喃喃自语。第二期,《颠覆你的星座观》,播完上线,旭岽健身去了。回来一看,他傻眼了,过万的点击量!第二天,就有了接近十万的点击量。他意料不到的是,本是自己抱着“玩票”心态来过过瘾的这个节目,突然就火了。

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

《列子》中这样描述伯牙与子期的相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旭岽与施韡的相遇也如此般。

施韡在一个为期9天的天文科普活动中跟旭岽被安排在了同一个房间,那是在青海的一次观测活动。接触中,施韡惊讶于一个“学艺术”的电台主播竟会对天文专业的知识了解这么多。对于他们共同所热爱的天文学,以前原本陌生的两人顿感投机,相见恨晚,这个活动结束之后,他们从“室友”变成了朋友,两人在专业见解及多样思维上互有补充。

现任上海市天文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天文馆建设指挥部展示教育主管的施韡,从事各种天文科普类活动已经16年,曾在上海松江大学城开设了《天文学基础》跨校选修课程。

施韡说,自己对天文的兴趣仿佛与生俱来。据说,施韡母亲抱着才1岁的他在院子乘凉,突然天空里出现了一个不明飞行物,施韡马上就注意到了,对着天空张牙舞爪,口里咿咿呀呀,兴奋不已。第二天,上海的《新民晚报》也刊登关于不明飞行物的新闻。他妈妈打趣道,这也许就是施韡跟天文学结缘的原因。

结识后不久,旭岽邀请施韡来自己的《原来是这样》做嘉宾,一个可能是最懂天文的广播节目主持人,一个可能是最有媒体意识的天文科普人。俩人一拍即合,名字中各取一字,给组合取了一个诙谐幽默的名字,叫“岽施笑评”。

《原来是这样》岽施组合的第一期就自我加压,挑战高难度,推出《狭义相对论入门》,受到了很多《原样》固定粉丝的欢迎。专业的自然知识和专业的媒体制作水平相结合,岽施组合的几期节目也成了《原样》里最火爆的节目。

中国其实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天文学方面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惊羡的发明创造、卓有见识的宇宙观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有一句话,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那时,天文的普及程度很高。

如今为什么在义务教育里有地理课程普及,天文普及反而不够呢?

“天文的原理或者基础知识,其实都拆分到了地理,物理,历史等学科里面。然而,天文是门基础学科,其他学科,如计算机和光学,都会随之得到发展。天文学对现代工业,以及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施韡这样告诉新知榜,“人类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有欲望去了解到我们不知道的一些知识,我们自然的,宇宙运行的一种规律。”

在他们的节目《天文原来是这样》中,会采取相对深入浅出的方式,做一个关于天文学的百科全书。

“首先明确一点,我们是做科学传播,最基本的是保持科学理性的思维,其间也会讲一些故事,八卦(包括科学家轶事,传说等)来增强趣味性。”施韡还是保持他一贯稳重、耐心的慢性子学究形象,“不过我很佩服旭岽有一点,作为一个专业媒体人,从不搞噱头,不炒爆点,会客观的坚持科学的理性。”

也是这样的认真,让施韡跟他合作到现在。

2.png

(旭岽和施韡收到粉丝精心制作的小礼物)

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影响一些人

当下,大家越来越尊重原创,内容创业,知识付费开始兴起。喜马拉雅的工作人员找到旭岽,希望让他把已经有二十万固定粉丝的《原来是这样》从免费节目改为付费节目。但旭岽最初拒绝了这个邀请。

他完全没有想过这是可以变现的事情。虽然,现在付费内容逐渐开始被很多人接受,也有相当大一部分粉丝提议:“你可以这样,我们会支持你。”但他说,“我最原始的初衷是想把科学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而不希望因为付费这个事情,就把这个节目的大门关上。这是我一直担心的一件事情。”

这几年,他也建立了自己的社群,是QQ群。7个两千人的大群。“作为一个新闻主播,就不太可能有粉丝的人,并且自己做节目也是冷门科学类话题。”但有粉丝在群里告诉他“你一个人做节目太累了,我是学医的,我能不能提供一些文案,或是帮你找资料”,他的微信公众号,偶尔也是社群里的粉丝帮他打理,讨论这期的节目内容适合推送什么。完全是无偿的。听众的力量慢慢在加入进来,让他更愿意把这个事情坚持下去,他很欣慰,自己耗心血来做的这个节目,“好像真的有意义!”

在越来越多人的建议下,他也不希望踏空这一次知识付费的大环境,因为这个在他看来,也是一种正能量。不仅仅是尊重原创,尊重知识。付了费,你会听的更认真。把这个看成是你介于“消遣”和“课程”之内的东西。

“我小时候,痴迷于少年儿童大百科全书和十万个为什么,天文那一课我是看的最开心的。让原样火起来的几期节目也是和天文有关的。并且,是内部听众朋友兴趣点第一大的分类。历法、星座背后都有很多天文知识,天文既高冷,又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网上的天文类节目很少,主要服务于天文爱好者,很多人喜欢表象的东西,忽视背后的数理之美。流连于那些震撼人心的现象,却忽视了原理。这个节目是一个参与化的分类,“太阳系最美的十大景色,时间的奥秘,白天也会有月亮,火星上可以终于种土豆吗?”面向更多人,让“天文小白”也能变成“天文知识入门者”。

他想做的是有一点“情怀”的事情,虽然他自己觉得这样说很俗。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一些人,“我也不是特别的渴望金钱。在我业余的时间,能做这样一个事情。通过这个产品,给真正有需求的爱好者,跟这个领域真正有关系的爱好者一个平台。”也会组织关于粉丝之间的交流会,之后很可能还会组织粉丝的观星活动。

3.png

旭岽的电台本职工作有4档节目,两档日播,一档周六播,一档周日播。除此之外,他还有《原来是这样》《天文原来是这样》《极客秀》等新媒体电台节目。还有自己的旭岽叨科学网站,微信公众号……

他没有团队,全是靠个人,朋友。有时,社群的粉丝会帮帮忙。晚上9点下班以后,他才能开始准备《原来是这样》等一系列新媒体节目的文案内容,时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

“每天如此吗?”我问。

“几乎每天如此。偶尔周日或者周一会给自己留一点时间,看书,或是聚会。如果时间按照这个连轴转还好,最怕有什么突发事件。就感觉特别的忙。”

有一个冬天,他工作到早上六七点,上海刚刚日出。旭岽问自己,到底要不要那么拼。随后就把这个念头放下了,“原来做节目可以做得这么开心”的心情,从小到大对科学的坚持与执念。都会支撑他一直把《原来是这样》做下去。

新知榜问他,“在《天文原来是这样》之后,还会不会推出其他的系列付费精品课程?”

“想过做生物,但得看我有没有时间了。”旭岽笑笑。

新知榜短评

冷门却被偏爱的天文学,重拾你的好奇心

综合购买指数8.3分

在我们所接触到的众多知识付费产品中,天文学作为相对冷门的科普类知识节目,看似输在了起跑线上,却以惊人的销量和口碑赢的了市场认可。两位作者的组合——“岽施笑评”,把正儿八经的天文科学,讲的是幽默搞笑,轻松有趣。在忠实听众里既有普通小学生,又有名校博士,足以见得节目内容深浅适宜,主播功力炉火纯青。看到他们天文科学与初心情怀碰撞出的火花,你可曾回忆起儿时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科学梦呢?

4.png

本页网址:https://www.xinzhibang.net/article_detail-23.html

寻求报道,请 点击这里 微信扫码咨询

关键词

文化 天文 喜马拉雅FM

分享至微信: 微信扫码阅读

相关工具

相关文章

相关快讯

ChatGPT,Midjourney,文心一言,文心一格,bing新必应,Stable diffusion,文心一格,稿定设计,墨刀AI,mastergo,Adobe Firefly

短视频知识人物影响力榜

查看更多

新知榜独家 {{faTime.effecttime}}发布

总榜

人物 领域 粉丝数 影响力指数

{{item.manIndex}}

{{item.nickname}} {{item.field}}

{{item.fs}}

{{item.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