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观察 > 华映观点高峰:知识付费难现垄断

华映观点高峰:知识付费难现垄断

新知榜官方账号

2018-04-20 09:59:18

华映资本于2014年开始关注教育赛道,至今已投资了CTB赛事、知识付费平台有书、艺术教育机构维欧、亲子内容平台爸妈营、K12教育内容研发公司口语易、金融教育机构东方华尔等数个教育、泛教育类机构。

“在投资前进行判断的时候,团队是我们最大的一个考量标准,第二点是切入的产品和模式要好。尤其是在教育这块,产品的因素可能会特别强烈。如果产品好,可以营销驱动,又有强落地能力,这样的项目是值得去投的。我们觉得最简单的一个标准是用户喜欢。”

在华映资本董事总经理高峰看来,知识付费浪潮兴起两年,通过付费节约时间和成本获得知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众焦虑,远远没有到泡沫的阶段。在全民碎片化学习的当下,知识付费对教育行业会带来哪些影响?对于双师和当前火热的区块链+教育,华映资本又有哪些看法?以下是鲸媒体对华映资本董事总经理高峰和高级投资经理张倩鋆的独家采访。

知识付费很难出现垄断者

Q:华映投了很多内容消费的项目,如何看待知识付费的发展趋势?知识付费是否会有垄断者?华映在投资这个赛道时倾向于投平台还是投内容生产商?

高峰:知识付费领域很难出现垄断,不管是大的平台还是小的平台,最终的支撑是内容。内容本身就是一个不能被垄断的东西,其他比如说社交,可以有微信这样的应用,但对于知识付费而言,假设喜马拉雅签约了王思聪,罗辑思维签约了高晓松,这两个人本身有自己的粉丝,内容也不相同,那么粉丝就会去往不同的平台。因为内容本身的属性,出现垄断的可能性很小。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即使有一天出现一个非常大的平台,可能是所谓的相对垄断。那也没有关系,我们可以投一些精品内容。只要我们在估值相对合理的情况下,去投好的内容,一定会有机会。

640.webp.jpg

Q:如何看待电商、广告等业务在知识付费机构中的营收占比超过一半的现象?这种复合型商业模式是“模式叠加”吗?您能介绍一下“模式叠加”这个概念吗?

高峰:我理解的模式叠加更多的是,业务是平行的,没有所谓的主次之分,以多元化地方式满足用户需求。在教育行业来说,就是不要一门心思钻牛角尖,只想着单一的东西,还是要多元化。不仅是教育行业企业,我认为所有的行业都是一样的,就是怎样一层一层地把用户多洗几遍,尽量多次地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提高粘性。

张倩鋆:聚焦在知识付费上的项目中,知识付费的收入占比是很大的,有可能电商占一半,知识付费占一半,长线来看,以知识付费为切入点的公司主流商业模式肯定是知识付费,电商只是一部分转化。电商可能会出现在偏文创类的产品中。所以我会觉得商业多元化的思路是对的,但是不能过度依赖于广告和电商业务,还是需要更多的聚焦在自己的主业上。

我们看知识付费的项目,会考核一个指标:它的知识付费收入是多少,其他的电商广告收入多少对我们来说目前意义不大。当然我不禁止它去做,甚至从我的角度会鼓励它。因为今天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只赚一种钱。我当然觉得不管是因为任何原因,有了一批忠实的用户后,可以多元化地合法获取收入。但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只有主营业务做好,才有可能去带动其他一些业务做更好地变现。

Q:华映的教育报告显示,华映之前比较看好的领域是学前教育、国际教育和泛教育领域,原因是什么?您认为2018年这三个赛道会有怎样的发展?国际教育里面的赛事和营地教育尚属早期,这个市场真正爆发要多久?

高峰:学前教育其实来自于我们前段时间的几个项目,学前教育与K12不一样,它可能有一部分是兴趣培养,这样的项目本身我们会更侧重于产品的好坏,如果说国际教育的话,可能涉及到海外资源整合等能力,门槛相对会高一点,泛教育领域主要是精神领域的需求在慢慢增长。

我们投了一家很不错的国际赛事教育机构,已经是国际性的IP,因为是与美国常春藤高校和中国的985、211高校联合起来,进行自主招生,它的证书可以成为很好的敲门砖之一。一场赛事持续时间接近一年,包括了从写作到政史地,动手制作,答辩等流程,是一个综合性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会提供辅导,并且请来高校的名师或者常春藤的大学生来进行指导,相当于一边比赛一边培训。

kh.jpg

我们投它的原因,首先是它有名校的“敲门砖”,第二是本身赛事的IP很难建立,不光要获得高校的认可,还要获得中学的认可,一旦认可建立起来之后,就是很强的壁垒,难以被其他的比赛所取代。

至于赛事和营地教育何时会爆发,我们判断IP导向的教育产品,成长会快一些,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营地教育模式还是相对比较重,涉及到场地和相关设备包括带队人员,运营成本相对较高。那么我们希望有更大的毛利空间。什么可以赋予更大的议价能力?无非就是品牌价值,或者是引入其他IP打造一个主题。

Q:资料显示,华映认为双师是解决教育问题的一个过渡方案,最终会被AI代替,华映不看好双师的长远发展吗?AI可能会以怎样的方式代替双师?大概要多久?

高峰:双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存在。在科技发展面前,任何产品都是过渡的。双师是一个很长的周期,涉及到基础教育建设、能力提升和普及,最终状态是一部分涉及到创造性的东西由发达地区的老师来领衔的,但基础性的工作就交给计算机去完成,或者是AI来完成。双师现在还是一个初级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我认为它很好地解决了教育资源不均匀分配的问题。

对AI来说,好的老师、带有创造性的内容,是不可替代的;常规性的、重复性的训练,完全可以被AI替代,甚至不需要AI。比如说现在背单词,很多工具都可以分担。

基于AI的K12在未来一年仍然是机会

Q:您如何评价去年教育行业投融资的活跃程度?未来一年内,您觉得教育行业的投融资风向是怎样的?活跃程度如何?

高峰:根据去年的投融资活跃程度来看,教育确实算一个小风口。以往,大家更关注文娱产业或者内容产业,但去年开始,教育领域逐渐获得重视。原来人们倾向于认为教育是个相对成长比较缓慢,没有强爆发性的领域,但去年根据我们内部统计,很多机构已经开始加强布局教育领域。

go.jpg

从整个行业的活跃度来看,K12仍是主流赛道,毕竟是刚需,学前教育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与前两年相比,职业教育的活跃度在去年有所下降,我们主要是从投资机构的风向和去年投的数量来看的。原因可能是去年国家对有些证照进行了取消和合并,同时也有一些资质被取消。另外,IT培训在之前也是一个很火的小风口,在两年前各大机构都已经在布局,这两年正处在一个成长期。

未来一年,基于AI的K12还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因为AI本身是一个大机会,而K12又是刚需。所以基于整个技术的推动所带来的刚需性的教育赛道是一个很大的亮点,那么同样的基于AI技术相关的职业教育,可能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向。此外素质教育会越来越被重视,但短时间内可能不会有很大的规模性效应出现。

活跃程度方面,从用户角度来说,整个总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从投资角度来说,基本可能是与去年持平。当然今年可能会有一波新的浪潮。两会之后,在中考和高考的方向上做了很大的调整。各地陆陆续续会有一些细则出现。那么这些政策的变化会导致一些全新类型的项目出现,从而带来一波投资热潮。

最简单的就是课后三点半问题,上海现在规定下午三点半不许上课,那么正常的普通双职工家庭一般都是下午五点半下班,这2到3个小时做什么?会出现新的想象空间。

Q:华映在泛教育领域关注哪些行业?我们在2018年看好什么教育领域?

高峰:像设计师培训和编剧等行业,我可能会把它归结为文娱行业内。华映投资的爸妈营,它本身是一个亲子类的公号,看起来并非和教育领域强相关,但同样可以用来测试一些教育产品是否能被它的用户群所接受。

klh.jpg

2018年我们可能会有一些投资教育方面的新策略。首先还是分两个大方向,一种是传统教育,还有所谓的兴趣教育。可能更侧重于传统教育,比如需要考证照、资质的,以及K12等刚需性行业。兴趣教育比如知识付费和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其实目的性没有那么明确,侧重在兴趣的成分,我们投资时会更侧重于产品的好坏,以及营销推广、用户运营能力。

Q:您如何看待区块链+教育?

高峰:我认为技术肯定是好东西,在内容交换和资质认证方面对教育行业来说会有一些比较大的变革,就是所谓的去中心化,资源共享上可能效率更高。

但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就学本身或者从老师讲课来说,我觉得没有太大的影响,只是从资源的获取上可能会更便利。

以A轮为主,基于团队和产品模式综合考量

Q:华映主要投资早期项目?如何判断项目可投性?

张倩鋆:华映一直以来都是以A轮为主,我们在投资前进行判断的时候一般会有几个因素,首先肯定还是投人,A轮的话模式也验证了,但是市场规模化效应没有特别明显,所以说团队是我们最大的一个考量标准,看团队是否足够完整,创始人是不是本身有一定的执念,第二点是切入的产品和模式要好,当然大前提是说这个赛道要被市场认可。如果这两点都很好的话,我们就有可能去投。

高峰:尤其是在教育这块,产品的因素会特别强烈。如果产品好,可以营销驱动,又有强落地能力,这样的项目是值得去投的。“人”在任何时候都是不能缺位的。我们觉得最简单的一个标准是用户喜欢。

我们一般会从几方面考量,一方面我们会找一些用户进行调研,然后进行反馈;另一方面教研团队很重要,当教研做好了,嫁接出来的产品也会很好。市面上现在有很多好内容,但是缺好的产品。

Q:不会投资哪类教育机构?

高峰:教育产品更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投入一定的情怀,但恰恰有一些创始人或者管理团队也太有“情怀”,不接地气,那这样的项目我们也很难接受。比如有些公司本身拥有很好的资源,但因为创始团队花太多的经历在所谓的产品打磨上,资源无法做到最有效利用。产品不一定要做到最完美才推出,在研发产品的阶段,就应该陆陆续续去做一些变现,让用户进入到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去。

总体看下来,其实从事多年教育的人不一定真的能把教育产品做好。他们有时候会陷入惯性思维限制,总认为做这个事情,就是为了满足这个需求,或者是为了打破这一个痛点,通常他们认为必须做到尽善尽美之后,才可以满足需求。实际上如果做到尽善尽美之后,这个市场可能其他玩家已占领先机,竞品已攻占用户心智。

Q:您觉得TMT领域与教育领域有什么区别?

高峰:TMT是华映主要的投资方向,但我们也越来越侧重在不同的细分行业,更加深入地挖掘一些好项目。与TMT相比,教育投资从大的逻辑上来说肯定也是一样的,或者说大部分的项目从商业逻辑上来判断都是差不多的。最大的区别可能在于TMT行业有互联网行业的强大爆发性。从项目上,初期我们也更关注TMT的流量是不是够强,但在教育行业这不是第一关注点。

Q:华映投资教育机构的节奏是怎样的?以往投的项目已经成为铺设的整个链条上的传感器,能让华映敏锐地感觉到一些行业变化,您能举个例子介绍一下吗?

高峰:投资节奏没有一个可以量化的标准,通常的情况还是取决于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个好的项目,第二个是我们能不能给这个项目本身带去一些资源帮助,第三个是说如果这个项目将来发展遇到困难,我们投资的其他项目能不能与它互相形成资源联动,帮助到它。

我们一直以来投资布局是不做单点突破的,以往的投资项目都可以组成整个产业链条。例如餐饮,可能不光投一个店,上游的绿色食品供应会投,餐厅运营工具可能也会投。基于整个逻辑,投资教育我们首先要保证覆盖到教育行业的上下游。目前来说我们还主要集中在K12教育上面,投了一些跟英语辅导相关的科目,跟升学相关的项目,在接下去的两三年,会更加关注其他一些领域,尽量保证全面地覆盖整个布局。

Q:华映掌握了很多文娱入口,在线上有巨大的流量,很多品牌可以通过线上流量推一些品牌。华映为什么特别注重对渠道的投资?在教育行业投了哪些渠道,以前投的哪些渠道可以用在判断教育投资上?

 高峰:我们投资最早的一个教育项目是在2014年。那个时候我们关注的重点在文娱领域,不管是PC端还是移动端,华映布局了流量和内容这两块,到今天变成了很好的资源。

我现在认为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的教育,还是其他教育产品的推广,都离不开教育产品的驱动。我们现在教育行业,传统教育方面有出版社渠道、学校资源,流量方面有新媒体渠道几千万的粉丝,可以给到K12、学前教育很大的资源支持。

本文来源:鲸Media公众号

本页网址:https://www.xinzhibang.net/article_detail-132.html

寻求报道,请 点击这里 微信扫码咨询

关键词

知识付费 华映 教育

分享至微信: 微信扫码阅读

相关工具

相关文章

相关快讯

ChatGPT,Midjourney,文心一言,文心一格,bing新必应,Stable diffusion,文心一格,稿定设计,墨刀AI,mastergo,Adobe Firefly

短视频知识人物影响力榜

查看更多

新知榜独家 {{faTime.effecttime}}发布

总榜

人物 领域 粉丝数 影响力指数

{{item.manIndex}}

{{item.nickname}} {{item.field}}

{{item.fs}}

{{item.effect}}